毗·囊热拉赞
吐蕃大臣。《五部遗教·大臣遗教》作毗·纳木热赞或尚热拉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系当时“九大舅臣(尚论)”之一。“九大舅臣”凭藉身居要职,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争夸财势,或以功勋为荣,或以财富称贵。其以功高显赫朝野。时以不同文字告身区分官员地位之高低,其一身获四种告身为官饰:碧玉文字告身、大雍仲文字告身、珍宝文字告身及黄色宝石文字告身。号穿虎皮袍。时称此为“英武标志”。
吐蕃大臣。《五部遗教·大臣遗教》作毗·纳木热赞或尚热拉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系当时“九大舅臣(尚论)”之一。“九大舅臣”凭藉身居要职,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争夸财势,或以功勋为荣,或以财富称贵。其以功高显赫朝野。时以不同文字告身区分官员地位之高低,其一身获四种告身为官饰:碧玉文字告身、大雍仲文字告身、珍宝文字告身及黄色宝石文字告身。号穿虎皮袍。时称此为“英武标志”。
意同“朝贡”(2173页)。
地名。藏名察洼冈,又名察洼隆贝。即今西藏科麦县。藏史十一部落之一。北界昌都,东以鄂宜楚河与盐井接,西连波密。元朝分其地之左贡为上察洼隆;扎宜为中察洼隆;闷空为下察洼隆。清初川兵进藏,多取道于此,设有台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泰子。唐开元九年(721)父死,袭职,任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后谥“勇”,赠灵州都督。
明代驿道名。明初于积石山(在今青海东南部)设银川驿和长宁驿。中为“马递”、“步递”、“急脚递”所循的驿道。从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出发,西行40里至银川驿(今积石山铺川乡),再行80里至长宁驿(今积
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瓜尔佳氏。道光四年(1824),张格尔叛乱,父塔思哈殉难,袭骑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累擢直隶、天津总兵。后与弟长寿随赛尚阿赴广西镇压义军,于永安地险处阵殁。追赠提督,予骑都尉兼
1587—1632后金宗室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母富察氏。与德格类(太祖第十子)、莽古济格格同出。明万历四十年(1612),从太祖征乌拉部,克6城,多立战功。四十三年(1615
清代官名。亦作笔且齐。清内阁、各部院馆、各府寺监、八旗内外衙署等所置的低级官员。掌翻译、缮写满、汉章奏文移、书牍等项文书事务。《清通志》载:本称由来已久,“沿历代令史遗制”,远者可溯汉代“兰台令史”,
官名。满语音译。“阿礼哈”,含有“高级正职”、 “首席”之意,如“阿礼哈超哈”(“超哈”意为“兵”),指称“都统行营兵”(即骁骑营兵);“阿礼哈达”(“达”意为“首领”),指称“大学士”、“宰相”;“
见“罗秉忠”(1417页)。
见“舍利”(1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