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毕利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思巴从内地返回西藏时的画面,其中就有毕利(筒钦),但比现在的毕利小。明朝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等将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引入蒙古,建立寺庙,藏族的筒钦也随之传入蒙古。全身由三节以上铜管构成,内蒙古的大号毕利比西藏的还大,有的长达495厘米,喇叭口直径达30厘米。常在佛教活动或佛教节日吹奏。奏时,喇叭口一端置于地上或木架上,奏者双手执乐器上端吹奏,仅能吹奏出两三个乐音,由受过训练的喇嘛演奏,音色低沉、浑厚,给人以庄重威严之感。多用两把号同时吹奏,也可与其他乐器同时合奏。

猜你喜欢

  • 头下户

    见“投下户”(1058页)、“头下军州”(631页)。

  • 帖木儿

    ①(1336—1405) 中亚※帖木儿汗国创建者。又称中亚帖木儿、异密帖木儿。出身于蒙古巴鲁刺思贵族。世居河中(今中亚泽拉夫善河流域撒马尔罕一带)渴石附近。因娶察合台汗国合赞汗之女为妻(异密忽辛寡妻)

  • 鼻箫

    海南岛五指山黎族一种古老乐器。制作简单,用长60—7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山竹制成,在一端边缘开一吹气孔作箫头,在上方正面一定距离开两个音孔,底端正面也开一个音孔。吹奏时将箫管向右侧横斜,箫头压着右鼻

  • 嘉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宪宗蒙哥第四子昔里吉之子晃火帖木儿于延祐五年(1318)始受封。其子火儿忽于泰定四年(1327)袭封。

  • 雪杰颇康勒空

    藏语音译,意“薪饷局”。原西藏地方政府直属发放薪饷的机关。因设布达拉宫下,故名。设僧俗官员专管发放藏军军饷和政府官员薪金,及新征兵之军粮。

  • 曼宗德庆巴·洛桑旦增坚参

    1757—?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森格雄地方。从格西喜饶旦增受戒出家。10岁以夏茸身份入隆务大寺经院学习。20岁从江龙赤干受近圆戒。曾任时轮经院教长,密宗学院法台,整修密宗佛殿。嘉庆十四年(

  • 古侯

    四川凉山彝族传说中的始祖。实为古代部落名或氏族名。与“曲涅”是两个通婚集团。最早居住在云南的兹兹蒲武(今昭通一带),后涉过金河(金沙江)迁至凉山,距今已50代或70代。有人认为即《西南彝志》中所说的“

  • 琼管安抚司

    宋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熙宁六年(1073)于琼州地置,治所在琼山。除领原州之属县外,改儋州为昌化军、万州为万安军、崖州为珠崖军,并领县以隶琼管。宣和(1119—1125)中,改琼管为安抚都监。

  • 董蛮

    见“马湖蛮”(178页)。

  • 义成公主

    ①(?—630)隋宗室女。开皇十九年(599),和亲东突厥启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文帝复以其嫁于启民可汗。有隋一代,少数民族首领连娶两位公主者,唯启民可汗一人。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