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则直
见“母则黑儿普”(672页)。
见“母则黑儿普”(672页)。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自茂兴站起,西60里至蒙古境内色克吉,15里至纳哈代,15里至扪图克伊,40里至齐罕特默,50里至哈斐尔罕,50里至乌兰扎勒哈,18里至奈吉,30里至古尔班格尔,10里至俄尔拖巴喇,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75—1084年,凡10年。
见“费雅喀”(1771页)。
1790—182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一译札罕格尔。又称张格尔和卓、张格尔条勒。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次子。自幼居浩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纠众
唐时西域于阗王,又作尉迟屋密、尉迟㕎密。姓尉迟氏。原臣于西突厥,贞观六年(632),遣使赴唐献玉带,十三年(639)又遣子入侍。
唐代吐蕃对五种执事者的统称。藏文称“拉阿”。“拉”,原义为“高尚”或“上”,即后来意为“上师”喇嘛的“上”。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制订社会规范时,此“拉”字应做“首脑”解为妥。据《德乌佛教史》载,“五拉”
见“牒得只”(2369页)。
元代在四川羌族地区设置的土司名。隶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1员,千户1员。
1170—1211西夏第七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仁宗李仁孝族弟越王李仁友子。又名失都儿忽。天庆三年(1196)十二月,父死,求袭王爵,桓宗不许,降封为镇夷郡王。天庆十三年(1206)正月,与李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128号卷子。此为残卷,共33行。经比勘,其内容与《达磨赞普愿文》相同,在文字上仅极个别的字形及断句的音节符号有微小差别。在对勘中,发现此愿文之起首,正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