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思廉

段思廉

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十一世国王。白族。大理人。大理国创建者※段思平重孙,段思智子。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前世国王段素兴荒淫无道,国人废之,遂被立为国王。翌年改元保安。后又改元正安、正德(一作政安、政德)、保德(《云南志略》又有太安年号,改元时间皆不详)。皇祐五年(1053),侬族(今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在广西起义失败,率残部逃入大理,收留之。至和二年(1055),在宋使臣胁迫下,杀侬智高(一说先已死于大理),函其首级献宋。仍重用侬之部将士卒,如黄玮(文学家)、白和原(医师)等,“大理文学医方巧匠,于斯而著”。嘉祐八年(1063),命岳侯高智升镇压姚州(今云南姚安)人杨允贤在洱海地区领导的起义。加封高为太保、德侯,赐予白崖萂甸(一作茹甸,今禾甸)之地。不久又晋封高为鄯阐侯,世领鄯阐(今昆明地区)。自此,高氏权势日重,而段氏日衰。神宗熙宁八年(1075,一作七年),禅位为僧,子段廉义继位。卒年不详,谥号“兴宗孝德皇帝”(一作世宗)。

猜你喜欢

  • 打箭炉

    地名。今四川康定县。东界冷边,西邻瞻对,南接理塘,北临小金川,西北至甘孜。为瓦斯土官游牧地。相传诸葛亮南征,命部将郭达造炉打箭于此,故名。一说该地为达、析二水汇流处,藏语谓汇流为“渚”,故称“达析渚”

  • 秃鲁班

    即“朵儿班”(840页)。

  • 琼州路安抚司

    元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所在琼山(今海口市)。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八年(1291),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天历二年(1329),改乾宁军民安抚司。

  • 临夏南关清真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院。始建于元末,明洪武年间扩建。后毁,1979年重建。寺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南关之八坊。占地2160平方米。新建为钢木结构、宫殿式建筑。大殿前高耸着三个阿拉伯式绿色圆顶塔楼,中

  • 天祐军

    参见“三顺王”(49页)。

  • 伍儒

    ?—1420明代天文学家。字德全,应天府金陵(今南京)人。回族。原本西域撒马尔罕人。明洪武二年(1369),入中国落籍於此。精天文历算,授钦天监刻漏科博士,掌钦天监事。给房一所,后舍为寺。卒,命世袭其

  • 西藏农奴制

    解放前在西藏曾存在过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在国家握有最高土地所有权、西藏大小封建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与领主对农牧奴的人身不完全占有基础上形成的剥削制度。即西藏的全部土地(包括草场、山林)和农牧奴均被中央封建

  • 外八旗

    清代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一种称法。与※内务府三旗、王公府属包衣五旗对称时用之。以内务府三旗等视为“内”,故称之为“外八旗”。嘉庆(1796—1820)时,内务府属南苑所设总尉1人、防御8人、骁骑校

  • 番饷

    清代台湾高山族向官府交纳的人丁税。凡内附的高山族(即“熟番”),得载入额编,不论男女,按丁输饷。据连横《台湾通史》载:“旧例壮番每丁征米一石七斗,少年一石三斗,番妇一石”。雍正三年(1725),诏豁免

  • 嘉会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兴年号。1181—1184,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