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兴智

段兴智

?—1260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第二十二世(末代)国王、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白族。大理人。※段祥兴子。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父卒,即王位。翌年改元天定(一说天定之前还有利正、兴正年号)。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欲取云南以包抄南宋,大理国遂遭忽必烈所率10万蒙古军进攻,相国高泰祥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遂命高泰祥率兵至金沙江南岸,阻挡蒙古军。不久,蒙古军以革囊渡江,陷鹤庆、剑川等地,直趋大理城。因高泰祥回师勤王不及,城危,急率宫室逃往滇池民地区。高泰祥退守姚州(今云南姚安),兵败被俘杀,大理国主力被歼。次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由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并继续东进,于是合剌章水城(在今禄劝县)、罗部府(今罗次)、押赤城(即鄯阐,今昆明)相继被蒙古攻取。最后在昆泽(今宜良)被蒙古军所俘,大理国(后理国)灭亡,所属5城、8府、4郡及滇东37部皆入于蒙古。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在兀良合台护持下,偕叔父段福(信苴福)晋见元宪宗蒙哥,获赐金符,奉命返大理,与兀良合台、宣抚使刘时中共同安辑大理。翌年,向蒙哥献大理国地图,请悉平诸部,并条奏治民、立赋之法,获蒙哥赞赏,仍称“摩诃罗嵯”(梵语大王之意),奉命“主诸蛮白爨等部”(一说献地图事与头年晋见事同一)。不久,与段福率爨僰军(亦作寸白军,以白族为主的大理军队)2万为前锋,导兀良合台出征未附诸部,又攻降交趾(今广西南部至越南北部)。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被蒙哥任命为中庆路八府总管,即第一代总管。景定元年(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与段福北行,拟朝见元世祖,道卒。世祖特遣太常省致祭,赠“向义天定贤王”。弟段实(信苴日)继任大理总管。

猜你喜欢

  • 阿巴·癿乞儿

    ?—1514蒙古※朵豁剌惕部异密。※忽歹达后裔。在家族内部斗争中获胜,成为家族世袭领地——※向阳地的统治者,后自称汗,多次击败※东察合台汗国军队的进攻,积极向四周扩展,《拉失德史》称其政权为“喀什噶尔

  • 阿吉思·马合木·牙老瓦赤

    见“牙老瓦赤”(286页)。

  • 具伏弗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 迈孜木汗

    见“迈孜木杂特”(742页)。

  • 释教总制院

    见“总制院”(1744页)。

  • 呼伦布雨尔

    见“呼伦贝尔”(1390页)。

  • 长兴

    五代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帝李嗣源(李亶)年号。930—933年,凡4年。

  • 和琳

    1753—179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副都统常保子,权臣和痀弟。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笔帖式累迁至郎中。五十一年(1786),署杭州织造,后擢湖广道御史。任内,巡视山东漕运,请改河

  • 内务府三旗骁骑营

    即包衣骁骑营。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总管内务府大臣统辖,以府属各司官员兼治营务。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各设包衣参领5人,皆以郎中兼职,从三品(支四品俸),以掌印理事;又各设副参领5人,轮流值月以掌管禁

  • 庆云山

    山名。辽代属上京道。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约10公里。属大兴安岭南段。查干木伦河源头之一。山险林密,契丹皇帝常消暑行猎于此,史不乏载。初称缅山,圣宗爱其奇秀,于太平三年(1023)七月赐名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