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柔若语

柔若语

我国自称柔若的怒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泸水两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500人。柔若语内部语音上稍有差别,但彼此完全可以通话。以兰坪县兔峨乡的柔若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23个。塞音、塞擦音分送气与不送气,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前两套,有唇齿音,有复辅音。有29个单元音,其中有10个普通元音,紧喉元音9个,鼻化元音7个,紧喉鼻化元音3个。有50个复元音。分3类,由i、 u、 y介音加主要元音组成的后响复元音37个;由主要元音加i、 u韵尾构成的前响复元音7个;三合复元音6个。无辅音韵尾。有6个声调,其中高降调和低升调主要出现在紧元音里。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辅助手段。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名词有多数和指小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助词表达。亲属称谓名词有人称领属范畴,用在名词前加从人称代词缩减而来的词头表示。数词一般不单独使用,和量词结合用时次序为数词在前,量词在后。量词很丰富,语法作用除了表量外,还有定指、类别等作用,量词可单独和名词结合表示类别或“一”量。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和集体4类,第一人称除单数外,都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指示代词较丰富,有普通指和远指的区别,还有指平地、上方、下方的区别。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再插入-sa31的形式构成。动词有体、式、态等语法范畴。体分将行、进行、已行、完全、曾行5种,均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式有命令、祈求、疑问3种,用动词词根元音屈折变化加词头和助词等方式表达。态有使动、互动两种形式,使动用动词前加虚化动词表示,互动用动词后加助词表示。形容词有丰富的后附藻饰成分。结构助词有领属、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多数在谓语前,少数也可放在谓语后。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占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有并列、修饰、支配、表述4种,派生词也占一定比例,用加在词根上的词头或虚词表示。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有一定数量的早期汉语借词。也有少量白语和傈僳语借词。

猜你喜欢

  • 铁穆耳

    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又译铁木耳。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太子第三子。蒙古语尊称完泽笃皇帝。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世祖征叛王乃颜有功。翌年,受命抚军讨乃颜党合丹、火鲁火

  • 尕大师傅

    见“马悟真”(176页)。

  • 六营兵变

    清末重庆兵变。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二日,镇守四川重庆的六营官兵(多为回族人),因受辛亥革命影响,在重庆总商会会长、同盟会会员温鹤汀及伍香岩、伍观耕(均为回族)等鼓动下,举行兵变,响应共和。

  • 合赤温

    见“哈赤温”(1634页)。

  • 盛乐城

    地名。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西汉时为定襄郡治所。魏晋时曾是拓跋鲜卑部及以后建立的代国之政治中心和都城。曹魏甘露三年(258),拓跋力微从河套北部迁此,举行祭天大典和部落大会,进一步确立部落联

  • 博啰河卫

    见“波罗河卫”(1517页)。

  • 巴颜恩克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蒙克特穆尔同族台吉。乾隆十八年(1753),随“三车凌”内迁。翌年,从蒙克特穆尔、巴济等潜逃准噶尔,游牧于塔本集赛(今新疆塔城、裕民、博罗、额敏等县地)地区。后受清

  • 元太宗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细君公主

    ?—约前102汉族。西汉江都王刘建女。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奉命前往乌孙和亲,下嫁乌孙昆莫(王)猎骄靡为右夫人。汉为结连乌孙共击匈奴,颁给乘舆和大量御用物品,配属官、宦者及侍御数百人。因昆莫年老,

  • 伊巴罕

    ?—1686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格济勒氏。天聪八年(1634),袭伯父舒珠骑都尉世职,授三等侍卫。旋任刑部郎中兼佐领。顺治七至九年(1650—1652),三遇恩诏晋世职至二等轻车都尉。十八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