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生
藏语音译,又作囊生。意“家中饲养的”,通常译作“家奴”。旧时西藏属民中的一个等级的称谓。其中绝大多数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自营的经济,衣食靠主人供给,得世代在主人家中或庄园内从事各种劳役,主人可将他们任意赠送他人,如逃走被主人捉回,常被鞭笞致伤、致死。对主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农奴更严酷。故西藏民主改革中,把这部分人划为奴隶。他们约占当时西藏总人口的5%。同时,也有少数朗生,在民主改革前成为农奴主的贴身侍从、管家乃至政府官员,民主改革时即被酌情划为其他阶级或阶层。
藏语音译,又作囊生。意“家中饲养的”,通常译作“家奴”。旧时西藏属民中的一个等级的称谓。其中绝大多数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自营的经济,衣食靠主人供给,得世代在主人家中或庄园内从事各种劳役,主人可将他们任意赠送他人,如逃走被主人捉回,常被鞭笞致伤、致死。对主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农奴更严酷。故西藏民主改革中,把这部分人划为奴隶。他们约占当时西藏总人口的5%。同时,也有少数朗生,在民主改革前成为农奴主的贴身侍从、管家乃至政府官员,民主改革时即被酌情划为其他阶级或阶层。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阿喀公贝勒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固始汗玄孙噶尔丹达什率众归清。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雍正元年(1723),叙功晋镇国公。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1佐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
铸铁作坊名。位于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私营企业。用传统的干模铸铁造型,世代相传。何时开始经营不详,仅知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左右即以铸造技术精湛闻名,业务兴隆。在门楣上悬有蒙、满、汉三体文字
清代医家。字向午。山东益都(今属青州市)人。回族。县学生。世代业医,本人尤精其术,寓居济南50年,人呼为“青州卢扁”。著有《马氏医案汇钞》一书。
见“贾尼别克”(1839页)。
古族名。又作昆戎、昆夷、犬夷、犬戎、畎戎等。商至西周,为※西戎之大族,春秋战国时为※西戎八国之一。原居秦晋,后迁居陇山西,与周族为邻。周“文王事昆夷”(《孟子》),双方时战时和。周穆王出兵征伐,关系破
贵州地方志书。清李其昌纂修。其昌字敬伯,四川成都人,时任南笼知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成书。8卷。为南笼府第一部志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赋役、营建、秩官、选举、人物、艺术、外志9纲,共25目,
见“艾斯木汗习惯法”(438页)。
见“萧撒葛只”(2003页)。
书名。陈顾野王撰。凡5篇。《隋书·经籍志》谓其钞撰众家之言之作。内有瓯、骆、交趾记事。已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有摘引。王谟辑入《汉唐地理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