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服役婚

服役婚

亦称“服务婚”、“劳役婚”。男子替岳家服劳役以换取其女为妻的婚姻形式。始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对偶婚已演变为夫从妻居婚,妇女系农业生产主力和社会家庭的核心,男子在妻方须辛勤劳作,方能巩固其丈夫的地位,否则随时可能被驱逐。随着男子在农牧业中重要性的提高,妇女劳动价值的大大降低,男子在氏族和部落里逐渐取得支配地位后,而将女子娶回本氏族,并最终实行妻从夫居婚。中国古代曾盛行夫从妻居的服役婚。著名人物尧、舜之父,即为到妻方服役的赘婿。故尧“从母所居为姓”,舜母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少数民族中的乌桓、鲜卑、高句骊、室韦、西原蛮、女真等,男子婚前或婚后须为妻家服役半年至10余年之后,才能携妻儿离开岳家。20世纪40年代,我国有些民族仍程度不同地保留着服役婚残余。大体上有终生服役婚、限期服役婚(1—12年)、象征性服役婚(数天至数月)三类。前两类一般在婚前订有口头或书面契约。接受此类婚约的男子,多为家境贫穷者,被迫屈居女家,以劳役顶替娶妻的聘金。因而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子,均不愿以此种方式娶妻。故永宁纳西族谓:“男子上门是去当俾子”(奴婢之意),东部蒙古族称之谓“雇佣女婿”。而象征性的服役婚,则系母系制的遗风。

猜你喜欢

  • 孔雀

    见“破六韩孔雀”(1847页)。

  • 下五旗

    清代满洲八旗的组织序列。居上三旗之后。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世祖福临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重新调整八旗次序,定镶黄、正黄、正白诸旗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

  • 麻丹毕

    参见“托高会”(752页)。

  • 拉布敦

    ?—175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栋鄂氏。尚书锡勒达之子。雍正七年(1729),随靖边大将军傅尔丹镇压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叛乱。因傅尔丹指挥不利,中诱计,于和通泊遇伏丧师。十年(1732),随亲王策零

  • 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

    ?—1587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又称歹雅(歹言)黄台吉。孛儿只斤氏。※阿尔苏博罗特长孙,※不只吉儿台吉子。拥兵万余人。初驻牧于山西偏关外,距明塞六、七百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

  • 沙纳哈

    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赖卜氏,世居齐克潭和洛地方。顺治六年(1649),从征大同叛镇姜瓖,奋勇先登克城,赐号“巴图鲁”,授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九年(1652),加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十四年

  • 忽母思部

    辽代部族名。又作胡母思山部、胡母思山蕃等。活动于今我国新疆与蒙古国交界处的北塔山一带。辽初,天赞三年(924),为辽所破,附辽,成辽属国(一说成辽部族)之一。向辽朝贡不定,有从征义务,但出兵无定额。辽

  • 长春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中部。清光绪十五年(1889)置。辖域东西120里,南北165里,东达松花江东岸伯都讷厅,西及奉天昌图府怀德县,南至伊通边境,北界农安县。唐为渤海扶余县地。辽太祖破龙州,迁其民于此

  • 车师后国

    西域古国名。本属车师国。宣帝(前74一前49年在位)时破车师,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后部即车师后国。后部王治务涂谷(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山中)。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元帝(前49一前33年在位

  • 富尔哈河卫

    见“弗郎罕山卫”(6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