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阳之战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太宗耶律德光许以仲秋倾国赴援。八月,敬达猛攻晋阳,晋阳告急。九月,太宗亲将5万骑,号称30万自扬武谷(今山西代县崞阳镇)南进,直抵晋阳城下虎北口。遇唐高行周、符彦卿军,展开大战。契丹分骑3000,不着甲,直冲敬达军阵,唐兵见其羸,争逐之,战至汾曲,契丹军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进军,契丹伏兵蜂起,断唐兵为二,北侧步兵多为所杀,死者近万;南侧骑兵逃归晋安寨(今太原城附近晋祠南)。是役,石敬瑭借契丹军解晋阳之围,转败为胜。次日,进围敬达军于晋安。史称:“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得过。”唐末帝急遣四路军救援,并下诏亲征,因众心不齐,迟迟不前。晋安被围数月,刍粮俱竭,闰十一月,杨光远杀敬达降。契丹又转兵至团柏谷(今山西祁县团柏村)歼唐赵德钧援军,死者万计。后唐势衰。战中,契丹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是月底,唐末帝自焚,敬瑭入洛阳,后唐亡。

猜你喜欢

  • 阿土古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善采捕者”。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宗宁、夹谷守中皆本名阿土古。

  • 元书后妃公主列传

    书名。清毛岳生撰。1卷。为作者所著《元书》存而未佚部分。《元书》亦未竟,仅撰有诸表、《考辨》数卷及后妃、公主二传,表及《考辨》均佚,惟二传犹存。对《元史》有所增益。《后妃传》中烈祖后诃额伦、太祖后忽阑

  • 长狄

    先秦时期狄人的一部。又称长翟、鄋、鄋瞒、大人、大人之国等。因其人高大而得名。孔子云:其先祖在虞、夏为防风氏,在商为汪芒氏。在周为长狄、为大人。后世讹传其人高数丈、骨节专车、身横九亩。春秋时流动于今山西

  • 额敏和卓

    ?—1777清代新疆吐鲁番郡王。维吾尔族吐鲁番大阿訇尼雅斯和卓子。世居鲁克沁。初隶准噶尔。康熙五十九年(1720),投附清朝。雍正四年(1726),清军撤居哈密,以吐鲁番给策妄阿拉布坦,受命辖鲁克沁众

  • 弥什克

    ?—176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彻埒克长子。雍正十年(1732),随父击准噶尔,被俘,后脱归,袭辅国公,以驻张家口外之察哈尔蒙古,赐其70人丁辖之。

  • 屋击

    ?—391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部帅。一作屋击于。柔然首领匹候跋(? —394)的部属。北魏登国六年(391),因柔然诸部摆脱北魏控制,遭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攻击,西逃途中被魏军追及,兵败南床山(今席勒山)

  • 天祐军

    参见“三顺王”(49页)。

  •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一种地方基层治理之制。首从代京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古城)开始,后推行全国。十六国时,黄河流域豪强多据坞壁自守,聚族而居。北魏初期,被整族迁到京畿,河北地区或留居原地。通过计口授田,仍拥有许多土

  • 杨再成

    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今城步县)人。约皇庆元年(1312),在城步创办儒林书院。促进城步苗区渐兴儒道文风,影响甚大,对传播汉文化,教育苗民子弟,有重大贡献。

  • 散班

    见“秃鲁花”(10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