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树
萨满教神祗之一。敖包,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认为是神灵所在和享祭之地。鄂温克族也有祭敖包的习俗,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旧时供祭的是一棵大树。凡被认为有神的树,挂上红布条,即成敖包树。每逢干旱年,祭其求雨。祭时,全村人拿出1头牛或1口猪做供品。祭完,人们互相泼水,对寡妇尤泼得厉害,认为这样龙王爷就会下雨了。其树枝不能砍,有砍了遭到不幸的传说。
萨满教神祗之一。敖包,蒙古语,意为木、石、土堆,认为是神灵所在和享祭之地。鄂温克族也有祭敖包的习俗,今内蒙古阿荣旗的鄂温克人旧时供祭的是一棵大树。凡被认为有神的树,挂上红布条,即成敖包树。每逢干旱年,祭其求雨。祭时,全村人拿出1头牛或1口猪做供品。祭完,人们互相泼水,对寡妇尤泼得厉害,认为这样龙王爷就会下雨了。其树枝不能砍,有砍了遭到不幸的传说。
见“松木儿台吉①”(1297页)。
①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85—1094,凡10年。 ②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年号。1209—1211,凡3年。 ③西夏惠宗李秉常年号。1074—1084年,凡11年。
1492—?东察合台汗国王子。阿黑麻汗(也称土鲁番速檀)之子,为哈密忠顺王※罕慎女所生。弘治十七年(1504),年13岁,哈密头领阿孛剌与其父谋,欲以其取代哈密忠顺王陕巴,遂迎居于哈密近地剌木城,迫陕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甘”、“更”或“金”。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和湖北西南一带。人口2514014 (1990年)。其分布以贵州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剑河、镇远、玉屏,湖
吐蕃著名译师。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与嘎哇贝孜、祥班德益西德并称“嘎、久、祥”、“三少译师”。所译佛经甚多,在《布顿佛教史》所记佛经译文目录中有详载。参见“嘎哇贝孜”(2451页)
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改石耶洞府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隆为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清顺治十五年(1658),长官杨胜美帅众归附,仍授原职,颁给印信、号纸。后其孙
见“医巫闾山”(1063页)。
1826—1860清公主。满族。爱新觉罗氏。宣宗※旻宁第四女。孝全成皇后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下嫁蒙古奈曼部台吉德穆楚札克布,其夫为额驸,袭札萨克郡王,历官御前大臣、都统。咸丰十年(186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所记与永乐六年(1408)二月设置之弗朵秃河卫和正统后所设弗朵脱河卫均作费克图河卫。
?—1700清康熙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琼山县指马峒人。黎族。因不堪忍受地方文武官属役使黎族群众入山采香、藤、花梨、紫檀等物之苦,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十二月,在指马峒宰牛传箭,倡导黎人武装反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