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夏河县大夏河北岸。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扎西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谢贝多吉应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察罕丹津之请,返故乡,次年动工兴建有闻思学院和续部下院。二世嘉木样吉美旺波建时轮学院。后逐形成政教合一寺院,确立以授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绘画等为辅。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嘉措建医药学院。五世嘉木样建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并扩建各佛殿。历经二百年,该寺具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500余僧院,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二”之称,享有很高声望。其著名佛殿有宗喀巴殿、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殿等,并有藏经楼、印经院。有一套政教合一之组织机构,嘉木样活佛为最高政教首领。其子寺有百余个,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西藏以及山西、北京等地。所属部落分四类:“拉德”(神民),由蒙、藏王公贵族从所属部落中赠给寺院之“香火户”;“穆德”(政民),该寺控制之部落;“曲德”(教民),政治归土官统治,宗教上受该寺控制;“栓头”,与该寺有往来关系者。该寺有活佛百余人,主要系统有嘉木样和“四大色赤”。寺内绘画艺术主要有壁画、唐卡(即绘在布幔上的卷轴画)和堆绣以及造型艺术坛城、雕塑、酥油花等均具有浓郁之宗教、民族特色。主要的节庆及法会有祈祷法会、放生、亮佛、跳舞会、酥油花灯会、转弥勒(抬弥勒佛绕寺一周)、亮宝会、娘子节、七月法会、九月禳灾法会,十月纪念宗喀巴圆寂活动,以及纪念历辈嘉木样逝世活动。寺内存有清代、民国时期赠嘉木样之封文和金、银、铜、象牙、石、木等大小印鉴21枚。藏绘楼内存有大量藏文古籍,堪称安多地区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猜你喜欢

  • 兀丹

    见“于阗”(58页)。

  • 前秦末主

    见“苻崇”(1342页)。

  • 奥伦博如坎

    鄂伦春语音译,“奥伦”意为“仓库”,“博如坎”为“神”之意,指主管仓库的女神或北斗七星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妻,妻子受虐待,无奈,骑马逃跑,路过娘家仓库,想取点食

  • 鄂鼐

    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号巴图鲁。天聪年间,屡败蒙古及明军。崇德七年(1642),随军攻明锦州,设伏高桥,败明经略洪承畴兵。八年,从大将军饶余贝勒阿巴泰征明,攻河间府城,先登克之,赐号“巴图

  • 奥理

    见“奥里”(2252页)。

  • 完颜宗辅

    1096—1135金宗室、大将。本名讹里朶,亦作窝里��,后改名宗尧。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第五子,为人尚诚实,性宽恕,好施惠,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天辅六年(112

  • 花爸爸

    清代阿拉伯文书法家。回族。姓花,佚其名,中国穆斯林尊称之为“花爸爸”或“花巴巴”,即“老人家”或年高德劭的贤者之意。约乾隆、嘉庆年间在世。曾在北京等地任教长,精通《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是中国伊斯兰教界

  • 察洼冈

    参见“桑昂曲宗”(1965页)。

  • 麻合马

    ?—1338伊儿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玉勒忽秃鲁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被鲁木长官札剌儿部人洒克哈散拥立为汗。与斡亦刺部人

  • 金兀术

    见“完颜宗弼”(1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