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草谷

打草谷

契丹开国初期在战争中获取给养的一种方式。最早见载于《新五代史·契丹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干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契丹兵制,凡民年15以上,50以下,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另置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武器行装给养自备,“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辽史·兵制》)大同元年(947),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返军时于临终前有※“三失之训”,“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资治通鉴》卷286)一说此为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现象,史称其为契丹军队给养的主要来源系误传;一说史载非误,乃辽圣宗统和以前情况,《辽史》最早出现储备军粮记载为统和四年(986);一说以强征给养和夺取财富为目的的打草谷只施于境外,境内严禁,为契丹野蛮掠夺战争的反映。

猜你喜欢

  • 炉山县

    县名。民国三年(1914),改清平县置。元置溱洞涪洞等处长官司、横坡长官司,属播州安抚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清平堡。二十二年(1389),改清平卫,治在堡北,隶贵州都司。二十三年,指挥司建土

  • 萨尔达卫

    见“山答卫”(119页)。

  • 安西都护府

    唐政区和官署名。六都护府之一。贞观十四年(640)与西州、庭州同时设置。为唐西域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听命于唐朝政府,接受统一领导。治所初在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址),郭孝恪为首任都护。统辖碎叶、于阗

  • 朵甘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三年(1370)五月,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遣人招谕吐蕃诸首领,河州以西朵甘地区诸部归附。四年十月,设置朵甘卫指挥使司,管辖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

  • 挂热古

    门巴族婚姻习俗。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热古”,门巴语音译,即棉线类的纺织物,有多种颜色。结婚日,送迎亲队伍路遇背负者,以背筐内的物满或背的水满为吉兆。届时,新郎或新娘要给背负者颈上及其背筐或背水

  • 苏火耳灰

    明朝将领。又称苏火儿灰。蒙古族。原为北元将领。洪武(1368—1398)年间投附明朝。“靖难之变”时,因参与反对朱棣的战争被擒。后获赦,授都指挥。永乐八年(1410),扈从朱棣北征鞑靼本雅失里,数立战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熊神

    萨满神灵之一。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鄂温克人旧时信奉,为“玛鲁”神袋内装的12种神灵之一。偶像为一公一母两张幼熊皮。民间认为供祭它能保护驯鹿安全,免遭狼害。

  • 孛栾台

    蒙古国将领。阿儿剌氏。又译孛罗台。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术之子。初袭右手万户,屯驻阿尔泰山。元太宗八年(1236),以父功,赐广平路17300余户为食邑。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诸王拥

  • 新爷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衙门的属官。由土司委任外戚担任。视与土司关系之亲疏、资历、威望、和办事能力分授衙门职务。在政治上可统辖局部辖区,包括数个※圈官(相当于一乡之长),处理辖区内民刑案件。经济上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