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史记·匈奴列传》:“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或说:“随世异名,因地殊号……曰戎曰狄,皆中国人所加之。”(《观堂集林》13)西周时犬戎最大,幽王十一年(前771),与西戎、申侯联合,杀幽王。周室东迁,后其地为秦所并。秦穆公得由余,伐戎王,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以后,诸戎相继为秦、楚、晋(韩、赵、魏)、燕国所并。战国末年,匈奴兴起,部分并入匈奴,或向西迁移。以游牧为主,有的有城郭,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说,为我国古代单独存在过的一个民族,居西方,发祥于陇山东西和泾、洛上游,西周后迁往各地,春秋战国时为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猜你喜欢

  • 沙木胡索特

    ?—1930清末民初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光绪七年(1881)袭爵,为第八代维吾尔王。在领地内实行残暴农奴制度,残酷压迫剥削农民,引起人民不断反抗。三十三年(1907),与阿克苏道尹杨增新、巴里坤道台

  • 领人酋长

    见“领民酋长”(2075页)。

  • 善因寺

    清代内蒙古寺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汇宗寺西南约里许。清雍正九年(1731)以帑银10万两,仿达赖喇嘛在西藏所居庙宫形式建造,以居章嘉呼图克图。俗称汇宗寺为旧庙,此称新庙。两庙合称多伦诺尔庙,同为内蒙

  • 马悟真

    1833—1875清同治年间西北各族反清起义首领。人称“尕大师傅”、“马尕大”。甘肃东乡北庄人。东乡族。伊斯兰教北庄门宦创始人※马葆真之孙。同治元年(1862)响应陕西回民大起义,率领东乡一带回、东乡

  • 经世大典

    书名。全名《皇朝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政书。赵世延、虞集等编撰。至顺二年(1331)修成。参照《唐六典》、《宋会要》体例,汇集元代典制、档案公文,很少润色加工。凡880卷,目录12卷,附公牍1卷,纂修通

  • 奉职

    即“阿史德奉职”(1234页)。

  • 花仡佬

    古族名。又称花革老、花仡、花兜苗。以其服装用花布或五色布为衣裙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贵阳、安顺、平伐(今龙里)、青山(今息峰)、施秉、黄平、龙泉等地。族称始见于明代,清代及民国沿袭之。今皆统称为仡佬族

  • 蒙哥汗石碑

    见“释迦院碑”(2259页)。

  • 阿贵

    ?—214东汉末年兴国氐王。居兴国城(今甘肃秦安东北),拥有部落万余。建安十六年(211),随马超反曹操。十八年(213),被曹操将夏侯渊攻灭。

  • 古鲁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年(1412)八月,与只儿蛮等十卫同时设立。二十年(1422)十二月,古鲁等处女真首领只古你等36人来朝,重置。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中游左侧支流库鲁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