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恰克图互市

恰克图互市

清代中俄贸易交往。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又于恰克图签订划定蒙古地区边界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开祖鲁海图、恰克图和尼布楚为两国贸易地点,两国商人均可于其地盖房建栅。后两国各于边境一侧建立“城镇”(或称“货圈”)。俄城建于恰克图河附近,呈正方形,四周围以木栅,设3门,置兵防守。设教堂、官衙、税局、房舍、兵营、货栈,称“恰克图”。清朝政府建城于俄城正南130米左右地方,城呈矩形,宽360余米,长600余米,四周各有一门,置兵把守。有理藩院司官一员驻扎,称“买卖城”。同年七月,双方正式开市,贸易开始时并不甚景气。乾隆二年(1737),中俄北京互市停止后,始趋活跃。贸易以货易货。大宗交易一般定于每年二月进行。凡内地商人前往,皆由理藩院给予照票。由直隶出口者,至察哈尔都统或多伦诺尔同知衙门领票;自山西出口者,至绥远城将军衙门领票。俄商多以毛皮易换中国金、银、丝绸、布疋、茶叶、大黄及陶瓷器皿等。二十七年(1762),以俄国擅增货税(一说妄报失马),停止互市。三十三年(1768),在俄国商务委员恳请下,又复市。四十三年(1778),因俄国少校妄自尊大,彼此发生龃龉,复停市。四十四年(1779),允新任俄国少校要求,再次开市。四十九年(1784),以库伦商民靳明往乌梁海地区贸易,货物为俄属布里亚特人劫夺,俄国政府非但不遵双方议定条款严办,且一味推诿包庇。次年,互市被迫再度停止,并于各地查禁大黄出口。大黄为俄国获利最多之垄断商品,贸易停止后,俄方迫于需要,于五十六年(1791)又恳求复市。次年互市恢复。双方议定,嗣后不得再发生违反恰克图条约之事,两国商人,应由地方管理。互市恢复不久,贸易又趋活跃,至嘉庆五年(1800),贸易额已较第三次闭市之前增加一倍。鸦片战争后,因英国纺织品涌入中国市场,加之俄国请求于伊犁、塔尔巴哈台重新开辟互市场所,后逐步走向萧条。

猜你喜欢

  • 速哥

    蒙古国和元朝将领。蒙古人。忽鲁忽儿子。以勇壮著称。宪宗四年(1254),随军征蜀。次年,援万户刘七哥,解巴州之围。从都元帅纽璘败宋将姚德,破云顶山城,二败宋军于三曹山。世祖至元三年(1266),从行院

  • 李嗣昭

    ?—922五代时李克用及李存勖部将领。字益光。本姓韩,小名进通,汾州太谷县(今山西太谷)民家子。被李克用弟代州刺史李克柔收养为子。精悍有胆略,少从克用征战,为衙内指挥使。唐乾宁四年(897),改衙内都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

  • 温真

    即“嫩真”(2482页)。

  • 普颜不花

    元朝官员。字希古。蒙古族。倜傥有大志。至正五年(1345),由国子生登进士,授翰林修撰。旋迁河南行省员外郎。十一年(1351),调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与章伯颜、道童一起奋力抗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日夜坚

  • 苴梦冲

    ?—792唐代嶲州乌蛮勿邓部首领。“大鬼主”苴嵩卒,子苴骠离幼,遂嗣为“大鬼主”。辖地在两林部之北70里,占有今四川大渡河以南至越西、冕宁一带。与两林、丰琶二部合称东蛮三部。隶有邛部六姓、初裹五姓、东

  • 赛音洪

    明代蒙古对人的称呼之一。蒙古语音译,亦译赛音库蒙,汉译为“好人”。意思有多种:①指与“恶人”相对的“好人”。 ②称平民中的上等阶级或富有者。其人身虽隶属于贵族、领主,并向领主交纳贡赋,服兵役、差役(可

  • 玛拉

    1632—1692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纳喇氏。尚书尼堪从子。初袭三等轻车都尉。顺治七年(1650),任户部副理事官,累迁理藩院郎中。康熙十四年(1675),奉命赴蒙古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

  • 阿寨台吉

    1400—?明代蒙古贵族。又译阿赛等。孛儿只斤氏。※额勒伯克汗弟※哈尔古楚克鸿台吉的遗腹子,※鄂勒哲依图鸿郭斡妣吉所生。建文元年(1399),因受佞臣浩海达裕之挑唆,生父被额勒伯克汗杀害,怀有身孕的母

  • 大元通宝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