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按行道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4条驿路之一。从大都出发,经顺州(今北京顺义县),东北行70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再东行70余里至古北口,北行56里至青松,又50里至古城,60里至灰岭,50里至滦河,50里至黄崖,60里至叭八,50里至沉河,40里至东凉亭(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50里至上都,此驿道是忽必烈在位(1260—1294)初年已经开通,从元初起,由大都向上都及岭北行省调动军队大多行经此道。后改为御史台监察机构官员的专道故名。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4条驿路之一。从大都出发,经顺州(今北京顺义县),东北行70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再东行70余里至古北口,北行56里至青松,又50里至古城,60里至灰岭,50里至滦河,50里至黄崖,60里至叭八,50里至沉河,40里至东凉亭(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50里至上都,此驿道是忽必烈在位(1260—1294)初年已经开通,从元初起,由大都向上都及岭北行省调动军队大多行经此道。后改为御史台监察机构官员的专道故名。
即“苜蓿”(1332页)。
又称“回回名”,因中国回民称阿拉伯文为“回文”故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婴儿出生后,多取《古兰经》中圣贤之名为名字,故称。常见者,男性取穆罕默德、欧麦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哈里德、阿里、哈桑、奥
见“陇川宣抚司”(1255页)。
蒙古族传统骑乘用具。蒙古族自古善骑射,以马上取天下。在长期游牧、狩猎和军事生活中,制作了蒙古族特有的马具,非常适用和讲究。王国维《黑鞑事略笺证》云:“其鞍辔轻简以便驰骋,重不盈七八斤,鞍之雁翅前竖而后
见“额敏河”(2532页)。
即“处闾近支”(588页)。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1070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七年(1029),受兄彭仕端命入朝贡方物。明道(1032—1033)初,兄卒,嗣为下溪州刺史,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皇祐
参见“护军营”(1059页)。
见“可河卫”(491页)、“海河卫”(1939页)、“葛卫”(2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