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
西夏大臣,名源。本宋朝华州华阴人。有才气,累举不第而投西夏李元昊为谋士。官大太师、中书令。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四月,升国相。为李元昊献策,联结契丹,夹击宋朝。曾随李元昊参加宋夏好水川与定川砦两大战役,大获全胜,踌躇志满,蔑视宋军统帅夏辣、韩琦,于界上寺壁题诗,有“夏辣何曾耸,韩琦未是奇”之句。在定川砦之战中,为元昊谋划先取宋朝关中之地,直捣长安。七年,力阻宋夏议和,元昊不听。同年十月,辽夏河曲之战发生,知其所献联辽制宋之策失败,终日对天叹息,不久疽发背而死。
西夏大臣,名源。本宋朝华州华阴人。有才气,累举不第而投西夏李元昊为谋士。官大太师、中书令。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四月,升国相。为李元昊献策,联结契丹,夹击宋朝。曾随李元昊参加宋夏好水川与定川砦两大战役,大获全胜,踌躇志满,蔑视宋军统帅夏辣、韩琦,于界上寺壁题诗,有“夏辣何曾耸,韩琦未是奇”之句。在定川砦之战中,为元昊谋划先取宋朝关中之地,直捣长安。七年,力阻宋夏议和,元昊不听。同年十月,辽夏河曲之战发生,知其所献联辽制宋之策失败,终日对天叹息,不久疽发背而死。
清代诗人,经学家。字葱如,号檀河。福建闽县人。回族。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授陕西洵阳县知县。历任三水、白水、榆林、米脂等县知县,绥德直隶州知州、榆林府知府。曾游历京师、浙江、江苏、河北、陕西、
即“诺曷钵吐谷浑可汗”。参见“诺曷钵”(1332页)。
吐蕃古藏文文书之一。为有关沙州(今甘肃敦煌)地区民间契约。原藏文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集》。内容记:鼠年夏季,蔡多部的格莱向拉杰借得三克麦,立约规定,于秋八月以前一次偿还,升、合不得缺少。如届时不交,
参见“署飒可汗”(2359页)。
古地名。见“昔木土脑儿之战”(1346页)。
一作“苯教”,俗称“黑教”,藏语为“本波却”。佛教传入西藏前,当地固有的较原始宗教。与中国内地古代之巫觋和世界许多地方的萨满教近似。崇信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水泽、林木、雷电、风雹等万物有灵,认为天
参见“闲散”(1118页)、“世职”(487页)。
南宋壮族兵丁称谓。亦称撞军。《续资治通鉴》卷110提及:绍兴二年(1132)闰四月,“会张宪与撞军统制王经皆至, (杨)再兴屡战,又杀(岳)飞之弟翻”。证明当时“撞军”曾隶属于岳飞部。又李曾伯《可斋杂
?—1669清朝将领。费雅朗阿村人。隶满洲镶黄旗。章佳氏。初由护军授护军校。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同护军鳌拜击退明援兵,擢护军参领。崇德五年(1640),随军围锦州,率护军败明杏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枢铭靳允中等赴宋朝贺正旦。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