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弘慈寺

弘慈寺

明代东蒙古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大召(蒙语伊克召)、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甘珠尔庙、释迦牟尼庙、银佛寺、无量寺等。万历七年(1579),由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及其夫人三娘子在归化(今呼和浩特)主持修建,有蒙、汉、藏等各族工匠参加,明朝亦助以物料。八年,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赐名为“弘慈寺”。当地习称大召。俺答汗崇佛,尊称格根汗,故该寺亦称阿勒坦汗庙、格根汗庙。寺内供奉一尊银制金饰的释迦牟尼像,故称银佛寺。明末,察哈尔部林丹汗及后金相继西进,归化城受战火摧残,但该寺幸存。清崇德五年(1640),由古鲁格楚呼尔奉旨修缮扩建,奏请清太宗皇太极赐名为“无量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札萨克喇嘛内齐托音再次修缮,挂黄琉璃瓦。寺内铁香炉上铸有蒙古工匠姓名。寺院、佛像及诸文物为研究明清蒙古族的建筑、雕塑、铸造、绘画、蒙古佛教史和蒙藏汉关系史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塔拉斯

    见“怛逻斯”(1501页)。

  • 施掩水

    即“掩㴲水”(2037页)。

  • 土知府

    官名。元代始置。元朝混一土宇,设治分镇藩服,唐时所谓羁縻之州,皆加以赋役,置散府,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知府事,比于内地,赐金银符,秩正四品,称散府土知府。令守土安民,修职贡,听征调。明沿元制,为世袭文职

  • 拜天

    辽、金、元时风俗。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素敬天,向有拜天之礼。契丹俗,凡国有大事,皇帝登极、举兵征伐、克城取地、凯旋班师至出猎,常以青牛白马等祭祀天地。皇帝亲临,以巫觋祈祝。金沿袭此俗。重五、中元、重九

  • 桂楼先生

    即“杨黼”(968页)。

  • 里麻长官司

    明代西南土司名。其地与茶山接壤(江心坡一带),为※“峨昌蛮”居地。旧属孟养土司辖地。永乐二年(1404),孟养土酋叛,里麻招刚(西南蛮官名)刀思放不附。五年(1407),朝廷析孟养地置里麻长官司,因刀

  • 主儿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主儿乞、岳里斤、要儿斤、月儿斤、岳斯斤、禹儿乞、术里乞。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同为合不勒罕后裔。成吉思汗伯祖斡勤巴刺合以长子地位继承百姓中骁勇者单独建部,势力颇强。该部“但有去处

  • 移剌蒲阿

    ?—1232金大将。又作移剌蒲兀,或称蒲阿。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少从军,以功由千户迁都统。被选充皇太子完颜守绪亲卫军总领。元光二年(1223),拥哀宗守绪即位,以功遥授同知睢州军州事,权枢密院判官

  • 司伦

    藏语音译,又作伦庆。原西藏地方政府一种非常设性官职名。为达赖喇嘛和※噶厦间的承转者。通常由俗官充任。1912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为辅助自己综理政务而增设。当时由夏扎与雪康二※噶伦升任,后例由达

  • 蛮志

    即“蛮书”(2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