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吞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城里跟来的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清末民初,鄂伦春族对外交换逐渐发展,开始出现此神。过去这里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跳神认为是其作祟所致,相信供祭它病就会痊愈。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城里跟来的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清末民初,鄂伦春族对外交换逐渐发展,开始出现此神。过去这里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跳神认为是其作祟所致,相信供祭它病就会痊愈。
蒙古各盟旗驻南京办事处所办刊物。1930年10月10日创刊。铅印,16开,蒙汉合璧。社址在南京花牌楼太平街56号。办事处成立后,曾发行《蒙文报告》,每周一期,不久改为旬刊,自第37期起改为周刊,不出售
五代时继南诏、大长和国之后建立的政权和国号。亦作“天兴国”,又说为“兴源国”或“兴元国”。后唐天成三年(大长和国天应二年,928),剑川节度使杨干贞(白蛮)杀大长和国末代主郑隆亶,立清平官赵善政(白蛮
战国末闽越王。秦始皇统一后,被废为君长,其地归闽中郡管辖。秦末各路诸侯叛秦,率闽越兵投奔鄱阳令吴芮,佐楚贵族项羽、项籍灭秦,但项羽、项籍“废而不立”。后附刘邦击项籍,因佐汉有功,汉高祖五年(前202)
见“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305页)。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又称白马氐道。东汉以武都县改置(一说西汉初即称武都道),属武都郡。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三国时复为武都县。为氐人发源地之
见“鄂齐尔图汗”(2054页)。
又作“齐天萧后之诬”。辽朝中期宫内争权事件。仁德皇后名萧菩萨哥,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年12,选入宫。统和十九年(1001),册为“齐天皇后”。曾监造清风殿、天祥殿、八方殿,又造九龙辂、诸子车,以白金
蒙古族的膳食之一。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作法是:在锅里放牛肉块,煮至八成熟时放米,加大枣和红糖,煮成干粥即成。该粥营养丰富,热量大,多在寒天食用。当地的俗话说“吃了都厚巴,数九寒天也不怕”。
学校名。清宣统二年(1910)创办。校址设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仅接受蒙古王公子弟入学,不收牧民及其它各族学生。招生名额按旗摊派。经费由西宁办事大臣从丹噶尔厅盐税中拨给。草创之初,有教习1人,学生10余
蒙古部名。也称东土默特,以别于※归化城土默特(西土默特)。由两部分组成。成吉思汗功臣济拉玛(者勒蔑)后裔莽古岱,从喀喇沁部徙居土默特。后金天聪三年(1629),其孙善巴率众附清,九年(1635)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