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央语

布央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壮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和广南底圩附近的村寨中。说布央语的共约两三千人。除部分老人和小孩外,布央人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和附近的壮语。谷拉乡俄村的布央语有29个声母和94个韵母。带韵尾时,它的低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高元音也有短元音和带过渡音的区别,有-i、-u、-щ、-m、-n、-、-p、-t、-k 9个韵尾,它的韵母系统与本语支的普标语和同语族的壮语比较接近;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和1个轻声调。布央语除了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带ma、mə、pa和t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前缀都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谓语后面,表示数量的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的前面,其他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分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但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的“别”,则在谓语前面。这点与拉基语和仡佬语不同。布央语除了跟本语群诸语言,如普标、拉基、仡佬等关系比较密切,同源词比较多,彼此都有一套大体相同的基数词外,跟壮、侗诸语言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除声、韵、调等语言系统比较接近,从壮语吸收的借词比较多外,布央语还有少量语词跟周围的壮语不同,却与没有什么接触往来的侗水诸语言相同或相似,例如布央语“房屋”叫luok55,与广西中部的拉珈语和广东怀集县的标语相同;“给”叫nak55,与毛南语相同;“舌头”叫e43me44与侗、水等语言相同。普标语等也有类似情形。可见,它们之间语词相同或相似并不完全是接触和扩散的结果。联系到布央人关于其祖先来自广东、广西的传说和广西贵州一些地方与布央有关的地名很多等情况来推断,布央的先民(普标、拉基、仡佬等先民大概也一样)可能源于我国古百越集团中的其他支系,与源于西瓯骆越的壮侗诸族的先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来他们也逐渐向西迁徙,经过广东、广西等地,最后才到达滇、桂、黔边境地区的。

猜你喜欢

  • 伊犁铅厂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今巩留县西北之哈什,乾隆三十一年(1766)置。有矿工百人,每年产铅六七千至1万余斤。除拨运宝伊局铸钱外,余运贮惠远城供制铅丸用。六十年(1795),因生产不敷供给,复于厄鲁特营驻

  • 拓跋寔君

    ?—376代国宗室。鲜卑拓跋氏。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376),其父受前秦攻击,逃往阴山之北,又遭高车抢掠,退回漠南。时代国世子拓跋寔及弟拓跋翰早卒,继嗣未定,前秦兵尚在君子津(今

  • 蒙医药选编

    书名。藏文名《扎兑宁诺尔》。蒙古医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医学家老布僧确泊勒(达来王旗人)用藏文写成。121章,464叶,木刻本。曾以“扎兑”之名为人熟知。以临证各科为主,论述蒙医理论、药物,术疗等。术

  • 智足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写勒”,中书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邵远平

    清代文史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吕璜,一字戒三。初随舅氏姓吴名远,后改今名。康熙间进士,选授庶吉士。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至少詹事。曾充国史馆修纂,参与修撰《实录》、《明史》、《一统志》。

  • 爱萨达德华

    见“爱萨”(1897页)。

  • 汉西域传补注

    书名。清徐松撰。2卷。作者于嘉庆十六年(1811)谪戍伊犁,曾亲历天山南北路,调查山川道里、风土人情,以其亲身闻见,兼采有关记述,对《汉书·西域传》所载葱岭东西史地,进行考证,述其变迁沿革,作此补注。

  • 筚篥

    即“觱篥”(2547页)。

  • 张鉴

    1768—1850清代学者。字春治,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肆业于阮元西湖诂经精舍。嘉庆(1796—1820)初副榜贡生。善海运之学,著有《海运刍言》。又著《十五经丛说》、《西夏纪事本末》、

  • 那斯黑刻

    赫哲族旧时下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长裤”。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族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裤,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不尽相同。赫哲族多以狍皮制,3张狍皮可缝制1条。一般系男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