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巴林旗。东、南、北三面环以勒不格山、阿布达伦台山和翁那根台山。方圆百里,总面积120多万亩。野鸡河从北向南贯通该草原。在草原中部曾发现7千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类型遗址。也是辽代去上京的必经之路,设有驿馆,名“宣化馆”。还发现金元时期文化遗存。清代在此建有嘉佑寺。夏秋之季草原水草肥美,牛羊遍地,一向为蒙古巴林部牧民游牧驻居之地。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巴林旗。东、南、北三面环以勒不格山、阿布达伦台山和翁那根台山。方圆百里,总面积120多万亩。野鸡河从北向南贯通该草原。在草原中部曾发现7千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类型遗址。也是辽代去上京的必经之路,设有驿馆,名“宣化馆”。还发现金元时期文化遗存。清代在此建有嘉佑寺。夏秋之季草原水草肥美,牛羊遍地,一向为蒙古巴林部牧民游牧驻居之地。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世祖本纪》。同书又作罗不。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世祖忽必烈批准在罗卜立驿。《马可波罗行纪》等书云其地为一大城。即今新疆若羌县。
白族历史故事。取材于唐代南诏王皮罗阁统一六诏的历史事件,经历代口传者不断创作和艺术加工而成,广泛流传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彝、傈僳、回、汉等民族中。内容主要描写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六月二十
?—170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七年(1650),由贡生授无为州知州。十二年(1655),升大名府知府。十六年(1659),分巡南韶道。十七年,分守延绥,调淮海。康熙三年(1664),升安徽按
书编名。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廉年号。?—1075。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
1534—1579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震阳,号文,又号郁华。纳西族名阿目阿都。※木高长子。隆庆三年(1569),袭父土知府职。万历二年(1574),自备马匹方物
见“耶律敌烈”(1318页)。
见“完颜珣”(1145页)。
即“逻盛”(20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