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鲁克鄂拉
准噶尔山名。意谓树木丛密。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东南。原为土尔扈特部驻牧地。明崇祯(1628—1644)初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所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归入清朝版图。为伊犁、塔城、乌苏、精河往来要冲。光绪九年(1883),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强行霸占该地。十九年(1893),因清政府多次交涉,始被迫撤出。其地草木丰茂,土地肥沃,为新疆重要牧业区。
准噶尔山名。意谓树木丛密。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东南。原为土尔扈特部驻牧地。明崇祯(1628—1644)初年,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为辉特部所据。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后,归入清朝版图。为伊犁、塔城、乌苏、精河往来要冲。光绪九年(1883),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强行霸占该地。十九年(1893),因清政府多次交涉,始被迫撤出。其地草木丰茂,土地肥沃,为新疆重要牧业区。
西秦后主乞伏暮末年号。428—431年,凡4年。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柳天成”(1575页)。
指旧时保安族的一种小本行商活动。多由青壮年为之。农闲时,从河州、循化或隆务镇集市等地,购得一些面粉、红枣、盐、茶、烟、糖、布疋、碱、大蒜、核桃、辣椒、农具、刀子等生产和生活日用品,或肩挑,或畜驮,运至
书名。又作《蒙药本草从新》,藏文名《斋萨日密格占》。蒙古药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奈曼旗蒙古族学家占巴拉多尔济用藏文写成。284叶,木刻本。是一部系统整理、总结蒙古药学,并充分吸收兄弟民族药学成果的药典
?—1833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孟尔底音氏(亦作孟尔丁或莫尔丹)。世居大莫丁屯,隶布特哈正黄旗。世袭佐领。从征廓尔喀收复济咙,因功赐号托默欢巴图鲁。嘉庆二年(1797),从德楞泰镇压川、陕、楚白莲教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分上、下郭密。辖9小族:朵让、江拉、多剌、登楞、焕木、质盖、作什纳、当加呼却、贺加尔,有千户1员,百户9员,属民4000余户。居黄河北岸。上郭密地膏沃,耕牧并行。下郭密地贫瘠,
1490?—?明代东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阿尔珠博罗特、额勒博古喇,汉文史籍作纳力不剌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满都海哈屯生。与※斡齐尔博罗特为孪生兄弟。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击败右翼
即“麻星衢”(2098页)。
?—1166金代道士。为太一教之创始者。卫郡(今河南汲县)人。金熙宗朝,天眷(1138—1140)年间,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名曰太一教。皇统八年(1148),奉诏进宫,受赐观为“太一万寿”。入元,建太
古族名。《新唐书·南诏传》、《元史·地理志》等作“汉裳蛮”。唐初居于铁桥(在滇西北,《蛮书》云其距剑川三日程),处于吐蕃和南诏之间。史称其“本汉人部种”。着汉服,唯头缠五色锦,亦渐染当地民族风俗。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