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呼
见“巴尔虎”(408页)。
见“巴尔虎”(408页)。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农民反封建斗争领导者之一。锡伯族。锡伯营(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四牛录人。1913年春,因不满佐领巴哈春等人私将公地分给富绅的卑劣行径,与柯克色春、音吉善(均为锡伯族)等率四牛录
见“拉藏汗”(1371页)。
见“沙州路”(1127页)。
见“新盟”(2375页)。
见“萧讹都斡”(2001页)。
傈僳语音译,亦称“哈米贝来合”,意为“土地伙有共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伙有共耕的原始协作形式,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由家族土地公有共耕转化而来
1889—1949近代军事学家。又名漱石,字耿光。云南大理人。母白族,父汉族。自幼喜好兵书,稍长即钻研《孙子兵法》,立志从戎。清末入敷文书院,后至昆明,入云南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北洋保定武备学
明代白族学者和诗人。字本重,号用章,晚年自号两依先生。云南大理府邓川州(今洱源县邓川)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选江西泰和县令。为官清正廉明,民谣以“三不动”赞之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村。北魏置分南北两城,南城东西长约130米,南北仅90余米,北墙略向内凹,城墙残高约3米,南墙正中开门。北城南北约400米,东西约300余米,西北墙已塌毁。
见“树洛干”(15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