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崩尼

崩尼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西方文献称“达夫拉”。为珞巴族最大的部落之一,约有8万人,有多多木,多波木和多鲁3大支系,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西巴霞曲流域。今改称尼兴,意为“山里人”。民间传说太阳是母,月亮是父,生了珞巴族和藏族的祖先。藏族祖先阿崩波戎为兄,珞巴族祖先阿波达尼为弟。阿波达尼长大后向南迁,至今地。参看“崩如”。(2058页)。

猜你喜欢

  • 沙钵略可汗

    ?—587隋代突厥汗国可汗。又称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名摄图。阿史那氏。※乙息记可汗科罗子。隋开皇元年(581),佗钵可汗临终前,遗言传位其兄子大逻便,部众不服,在其支持下,佗钵子庵罗继位。后因不

  • 内八府宰相

    元朝官署名。掌诸王事宜。成宗大德九年(1305),以灭怯秃等8人充任。掌诸王、驸马、宗姻、朝觐傧介之事,并与蒙古翰林院官共同译写润色诏令。因“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元史·百官志三

  • 李雄

    274—334十六国时期成汉创建者。304—334年在位。字仲俊。先世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賨人,后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时称巴人,或称巴氐。西晋末期蜀地流民起义首领※李特之子。史称其“

  • 辛古

    ?—973又作斯奴古。辽穆宗御厨,著帐奴隶。契丹族。穆宗残暴,奴隶常因小失枉遭酷刑,受炮烙、铁梳、断手足、烂肩股、折腰胫、划口碎齿等,被杀者不绝。应历十九年(969)二月,随穆宗出猎怀州黑山(今内蒙古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蒙古绢口罩

    元代蒙古宫廷饮宴习俗。元朝皇帝在重大节日,常在宫殿中设大宴庆祝,宫殿可容6千余人聚餐,皇后、诸妃子、皇子、公主、皇亲国戚、大臣、将帅及其家属均应诏出席。宫中备有上等黑马湩、葡萄酒等饮料,由宫廷专职厨师

  • 临贺蛮

    南北朝时临贺郡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汉代称※武陵蛮、五溪蛮。分布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朝宋大明(457—464)中,其民举兵,杀开建令邢伯儿,被振武将军萧冲之讨破之。其地今有壮、瑶等

  • 小月氏

    古族名。参见“月氏”(373页)。

  • 朱雁秋

    近代爱国志士。安徽省寿县人。回族。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员,随柏文尉至安庆,任三十三军混成旅旅长。曾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隐居上海,为青帮第二十一代帮主。借势,重返安庆,广收门徒,成为黑社会头领。

  • 苗总牌

    ?—1439明正统年间苗民暴动首领。贵州计砂人。苗族。正统四年(1439),与苗金虫率众起事,联络洪江等地※生苗,自立统千侯、统万侯名号,分据地方,抵抗明军进剿。贵州总兵官萧授、都指挥郑通、都督吴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