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

585—658

唐初大将。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先世鲜卑尉迟氏。隋大业(605—617)末,从军高阳,积阅为朝散大夫。后随刘武周为偏将。武德三年(620),降唐,引为右一府统军。曾从李世民击王世充军于东都,参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授王府左二副护军。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元吉,授左卫率。贞观元年(627),升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授泾州道行军总管,击败突厥于泾阳。三年,出为襄州都督。八年(634),累迁同州刺史。十一年(637),拜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历鄜夏二州都督。十七年,告老就第,授开府仪同三司。十九年(645),随太宗攻高丽,诏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师还,致仕。晚年笃信方术,杜门不出。显庆三年(658),卒,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忠武。

猜你喜欢

  • 桑乾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龙朔三年(663)分定襄都督府置。以其首领为都督,职位世袭。侨治朔方(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下辖郁射(郁射施部)、艺失(多地艺失部)、卑失(卑失部)、叱略4州。隶单

  •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

  • 外七鄂托克喀尔喀

    明代东蒙古喀尔喀(罕哈)万户之一部分。亦译外喀尔喀七部,向称外喀尔喀。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六万户,不久将喀尔喀万户西部地区及属民(即外喀尔喀)封予第十一子格哷森扎(格列山只台吉)。后

  • 抚辑粮运局

    清末新疆官署名。光绪十八年(1892)置。治所在色勒库尔(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不久改称转运抚辑局,主要负责管理地方治安和转运军粮等事务。由喀什提督和喀什道台委派旗官一名管理局务,为当地军政长

  • 灵桂

    ?—1885清朝宗室、大臣。满洲正蓝旗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二甲一名进士,累官大学士。二十七年(1847),以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边栅与旧制图栅里数不符,同盛京将军奕湘往勘定界。三十年,办理

  • 田四浪

    ?—1871清咸同年间哈尼族起义首领。又名田政、田以政。咸丰三年(1853),与普顺义(彝族)领导镇沅、新平一带哈尼族、彝族人民起义,占领镇沅全境和新平县哀牢山西麓,拥众5000余人。六年(1856)

  • 李德任

    ?—1226西夏皇太子。党项羌族。神宗李遵顼长子,献宗李德旺兄。遵顼立为太子。夏光定七年(1217)十二月,蒙古军渡黄河,围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遵顼出奔西凉,受命留守,遣使请降,蒙古兵始退。十三年

  • 己巳之变

    ①后金计杀明抗战将领袁崇焕的事件。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1628),袁崇焕出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镇压士兵哗变,整顿军纪,改组边防,军威大振,使后金南进受阻。后金帝皇太极为清除南进实现统一大业阻力

  • 蒙额勒多尔部

    清代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名。又译蒙古勒多尔部、蒙科尔多尔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清朝。在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东北伊兰乌瓦斯卡伦外游牧,距喀什噶尔100里,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辖。

  • 八旗世仆

    清皇室对八旗所属京内外、旗内外全部官兵的称谓。“旗下家奴”或“旗仆”,即各旗人家内的世仆;“包衣世仆”,指内务府、宗室王公府所属的包衣官兵及服役人等。帝王(汗、贝勒)与八旗官兵之间的关系,历来表现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