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孛鲁欢

孛鲁欢

①(?—1264) 蒙古国大臣。又译不鲁欢、孛鲁海、孛鲁合。克烈部人。开国功臣昔剌斡忽勒之子。自幼事成吉思汗子拖雷,充宿卫,任必阇赤(书吏)。太宗八年(1236),分封勋贵,以深州之束鹿为食邑。后事拖雷妻唆鲁禾帖尼,为千户长。宪宗元年(1251),任也可必阇赤,掌宣发号令、朝觐贡献及内外奏闻诸事,并主管诸色目官职,与也可札鲁花赤(大断事官)忙哥撒儿同辅朝政。三年,忙哥撒儿卒,独专国事,汉人称为中书右丞相。八年,蒙哥自将攻宋,受命居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九年,蒙哥卒。次年,于和林西按坦河拥蒙哥弟阿里不哥称汗,与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位之忽必烈争位,称兵5年。至元元年(1264),随阿里不哥归降,被处死。武宗至大(1308 —1311)中,追封云王,谥庄愍。 ②见“博罗欢”(2151页)。

猜你喜欢

  • 震旦

    地名。亦译国泰、契丹等。此词于13世纪蒙古西征时进入欧洲地理学,为“契丹”一词之转讹。开始指契丹,后扩大指辽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到泛指整个中国。《马可波罗游记》称中国即用此词。

  • 类乌齐事件

    1917年9月,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挑唆下,以驻类乌齐(或写作类吾齐,在今西藏昌都西北)川军擒杀一名藏兵为借口,向四川守军进攻。英国立即运来步枪5000支、子弹5万发支援藏军。次年1月川军失利,类乌齐、

  • 按竺迩

    1195—1263蒙古国将领。汪古氏。金群牧使䵣公子。幼孤,抚养于外祖父术要甲家,讹为赵家,故亦称姓赵。14岁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以善射著称,深受器重。太祖十四年(1219),随汗西征

  • 辛饶

    吐蕃本教祖师。又作辛饶米波益辛、辛波切或米波切。大约与吐蕃传说的第一代赞普尼雅赤赞普同时。生于今阿里的约莫隆仁(又称辛域约莫隆仁,地在扎达县境,一说地处古代大食境)。木杰亭巴盖后裔,父穆日名杰本兑嘎,

  • 隆款

    毛南族乡规民约。又称“龙缓”。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地区。由各村、峒民主推选有名望的老人共同制订,以维护地方的利益。内容包括抗拒外来侵犯和维护当地风俗、山水两个方面。违犯规约者由

  • 灵藏族

    明代藏区部落名。居地在今青海循化境。属河州卫。其族人因早即归附明廷,故又被称为“熟番”。隆庆二年(1568),其族受蒙古部抢掠,损失严重。入清后,归青海循化厅管辖。

  • 泽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纥石烈执中受封。执中即胡沙虎,又名九斤,太子护卫出身,累官至招讨使。曾统军攻宋。大安元年(1209),御蒙古军于野狐岭,大败。崇庆二年(1213),屯中都(

  • 辉特下前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汗车凌女婿达玛��率属众40余户降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

  • 提炉

    帝王仪仗之一。通常为12对,于帝王出行时,分左右列于仪仗队中,引导前行。清朝为笼络蒙藏高僧,如达赖、班禅、呼图克图等,迎送之时,例由雍和宫喇嘛备办绣龙黄盖、黄轿及黄龙坐褥供其乘坐,并用提炉为仪仗,作先

  • 噶岱默特

    ?—177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噶达默特。乌什人。初为拜城阿奇木伯克,隶准噶尔。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惧布拉呢敦、霍集占加害,赴伊犁投清军。次年,从定边将军成衮札布征阿睦尔撒纳。寻又以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