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年夏初,奴儿干地方首领忽剌冬奴等数十人进京朝贡,奏请于其地设立“元帅府”。明成祖允其请,闰四月任命康旺、王肇舟、佟答刺为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官,派内官亦失哈率领官兵至奴儿干地方设置。六月,又设经历司,为都司隶属机构,派刘兴为经历官。都司直属明中央政府,朝廷派官兵数百至数千轮番戍守其地。内官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从永乐至宣德凡20余年中,十次前往其地巡视,并携带衣服、器用、粮食与酒,“镇抚慰安”。都司及下属卫所,由明廷任命其各部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授予印信,依其旧俗统领其众,惟令其按时朝贡。辖境最广时,东抵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日本海,西达斡难河(前苏联境内之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乌第河,南以图们江与朝鲜为界,西南有兀良哈三卫地(包括今嫩江中下游流域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东岸距入海口约150公里处的特林地方。下辖卫所,续有增设,万历年间,共有384卫、24所,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居民多为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永乐十一年,亦失哈再次巡视奴儿干,在都司所在特林村北约2.4公里的江岸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立※永宁寺碑。宣德八年(1433),亦失哈等又重修寺院,并立重建永宁寺碑。两碑记载了都司建立及当地各族人民受明中央管辖的情况,是研究明中央对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管辖的信物(碑藏于前苏联海参崴博物馆)。

猜你喜欢

  • 台海使槎录

    地方志名。清人黄叔璥撰。作者大兴人,康熙朝进士。六十一年(1722),以御史巡视台湾,根据亲身闻见并参阅有关台湾记述诸书,博览综辑而成。全书共8卷,前四卷称《赤嵌笔谈》,五至七卷为《番俗六考》,第八卷

  • 辟展

    见“蒲昌县”(2319页)。

  • 弘化长公主

    一作“弘化大长公主”,见“弘化公主”(645页)。

  • 安滩

    见“俺答汗”(1884页)。

  • 元胡摩

    ?—616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拓跋鲜卑元氏。西魏文帝※元宝炬第五女。初封晋安公主,适略阳公宇文觉。及557年觉即位,立为王后。寻觉被废,出俗为尼。建德元年(572),武帝宇文邕诛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

  • 屈瑕

    ?—前699春秋时楚国王室、将领。与楚同姓,《史记·屈原传正义》:“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曾任楚国※莫敖(官名,位次于令尹)。楚武王四十年(前701),战败郧国(今湖北郧城),并与

  • 铁点敖

    1830—1860清代新疆倭里罕和卓同党。回族。祖籍甘肃固原,后迁居新疆精河大河沿。继随父铁林时往喀什噶尔(今喀什)经商。咸丰七年(1857),因殴打清军营兵被拘。旋倭里罕统兵陷喀什噶尔,获释,遂从叛

  • 宋书

    纪传体南朝宋史书。南朝宋梁间沈约(441—513)撰。100卷。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累官尚书令、侍中、太子少傅等职,为著名文史学家。纪传成于南朝永明六年(488),志成于隆昌元年(4

  • 图什墨尔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员”、“官吏”。为准噶尔参预最高政务的官员,相当于枢密大臣或宰相,辅佐台吉处理鄂拓克和昂吉上报的重大事务。《西域图志·准噶尔旧官制》载:“图什墨尔系准噶尔参决政事之臣,枢管政务之要

  • 禾泥

    古族名。今哈尼族。始出于元代文献。《元文类·招捕》:“至元十三年正月,罗匐甸官禾泥阿禾必招降。”《元史·张立道传》:“禾泥路大首领必思反。”罗匐甸即今元江,在哀牢山西麓。《元文类·招捕》还载:“江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