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葬

塔葬

藏族地区葬俗中最高的一种葬式,佛教有名望的活佛和僧侣死后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之俗。其葬法:(1)较为普遍的是将火化的骨灰埋在砖塔内。(2)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放在“灵塔”之塔瓶内。(3)将经过药物处理的尸身和生前用品安放在“塔瓶”内。在西藏惟达赖、班禅或高僧才能享用。他们死后,将尸身用香料、药品或盐水涂抹,风干后,将尸身或骨灰装入金、银、珠宝等装饰的塔瓶内,永远保存,供人祭奉。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和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等人的遗体均用此葬法。17世纪90年代,五世达赖死后,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始建“灵塔殿”和佛堂。灵塔根据活佛的地位,有金、银、铜、木、泥之分。

猜你喜欢

  • 乌氏倮

    秦代※乌氏之戎族人。秦始皇(前247—前210年在位)时期,居北地郡(治义渠县,即今甘肃庆阳西南)。以畜牧为业,拥有众多牲畜,变卖以求奇物,献于戎王,戎王以十倍牲畜赏之,拥畜不可胜计。 “秦始皇帝令倮

  • 喻寒波充

    藏语音译,意为“小整事”或“小整事大相”。吐蕃官名。相当于唐官职中之副“监察御史”或“谏议大史”。参见“喻寒波掣逋”(2205页)。

  • 合剌思八斡节而

    即“乞剌斯八斡节儿”(126页)。

  • 丛会

    ①解放前云南省金平、屏边等县瑶族村寨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即村民代表会议。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也有一些“红头瑶”村寨举行多次)。如屏边的“蓝靛瑶”于每年二月二日举行一次,持续3天,全寨每户派一名男子参加,男

  • 金城县

    古县名。西汉置,属金城郡。故城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南。史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一说,称金,取其坚也。东汉属凉州金城郡。晋因之。西秦乞伏乾归自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迁都金城,称河南王,后改称金城王,即

  • 和朔奴

    辽代将领。又作奚和朔奴、奚王和朔奴。字筹宁。奚可汗后裔。辽景宗保宁(969—979)年间,为奚六部长。乾亨四年(982)九月,迁南面行军副部署。圣宗统和四年(986),率军南下抵御宋太宗北伐,在燕南大

  • 忽毡

    见“俱战提”(1888页)。

  • 爱牙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阿雅噶齐”。《元史语解》释为“执碗人”。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位下之孛罗䚟为河西务爱牙赤。

  • 八都

    见“拔都”(1363页)。

  • 卓克基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境内。为嘉绒藏区较大土司之一,原辖督部、茶铺、四大坝三农业区、一牧业区。其始祖良尔吉,原为杂谷土司之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从征金川有功,被封为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