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压迫剥削和争取民族生存的武装斗争。亦作“攸乐山起义”。1941年11月下旬,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原称攸乐山)基诺族头人飘白因不堪国民党的苛征暴敛,含愤服毒自杀,激起人民不满,各寨头人和百姓一致推举操腰(又作操约、搓约、曹约)为统领,发动起义。任命波杰、木腊搓、阿四等人为后勤、军事指挥,联合哈尼、瑶、布朗、汉等族3000余群众,手持刀、箭弩等原始武器,袭击小勐养马保长的土兵,首战告捷,士气大振。12月底,又设伏击退前来镇压之车里县官兵。义军活动区域,扩展到镇越(今勐腊)、佛海(今勐海)诸县山区。次年8月、10月,又连续重创车里县长王字鹅所率国民党思普独立营一个连的官兵,以及国民党93师第一、二大队,车里、易武团丁和车里土司土兵等3000余敌军。由于敌方连续增兵,使战事僵持,双方暂时停战。时以日本侵略军严重威胁云南边陲,云南政府决定对基诺等民族实行安抚政策,把镇压起义的王字鹅撤职查办,另委原思普殖边督办处少校营长李毓芳为车里县长,双方达成协议:一、自即日起,双方停火;二、国民党一切武装部队限10日内撤离基诺山,并保证不再烧掠村寨、屠宰耕牛。李毓芳又许诺:一、户捐减为五毫(角);二、停止剿办基诺族,进行安抚;三、免除基诺族(1941—1943年)欠缴的一切户捐杂派;四、免除傣族每天派两人给县政府无偿供应马草的劳役负担。并同意义军要求,现阶段不再向基诺族派兵,原下达的征兵令作废;停战后几年内不再对基诺山征粮派款。基诺族取得斗争重大胜利,增强了基诺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了当地各少数民族的团结。

猜你喜欢

  • 篆盖

    见“哀册”(1717页)。

  • 转经

    藏语“乃果尔”,“却果尔”意译。藏传佛教信徒的一种宗教活动。由对佛表示尊敬的一种礼仪演化而来。认为能常围着寺庙、神堂、佛像、经塔、圣山、圣湖等,按顺时针方向(※本教为逆时针方向)绕行,并坚持十万数十万

  • 吃洛若洛谟瓜

    傈僳语音译,即“牧羊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世代口头相传,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传很广的优秀作品之一。叙述旧社会男女青年翻山越岭,寻找牧场;在风霜雨雪里牧羊、剪羊毛、纺羊毛、织毯的劳动生活。以真切动人

  • 李元谅

    ?—805唐朝官员。原籍安息(今伊朗东北部与苏前联交界一带)。本姓安。幼时为宦官骆奉先抚养,改姓名为骆元光。及长,从军备宿卫,积劳至镇国军副使。建中四年(783),德宗以兵变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华

  • 科洛克托衣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翁金河源,东至察罕库图勒,接本部右翼左末旗;西至额鲁克台,接赛音诺颜旗界;南至阿哈尔山,接军台及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北至鄂波尔呼吉尔图,接赛音诺颜旗界。有佐领4。会盟于齐齐尔里

  • 盖吴

    418—446北魏关中人民起义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一说北地(治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族属卢水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于杏城起兵反魏,拥众10余万。杀长安镇副将拓跋纥,攻新平,

  •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

  • 完颜宗固

    ?—1146金大臣。本名胡鲁,亦作胡卢。女真族。完颜氏。太宗※吴乞买次子。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为燕京(今北京)留守,封豳王。天眷二年(1139),完颜宗磐以谋反罪被杀,受株连,获赦,罚不得称皇

  • 阿卡

    ①水族地方治安联防组织。始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时贵州三都县九阡及榕江县水尾等地水族29村寨,为保障地方安全,由寨老们协商建此组织以实行联防。制定“议公白告”之12条规定,刻石立碑以为凭证。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