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
见“夷”(759页)。
见“夷”(759页)。
见“希滩河卫”(1102页)。
1914—1993蒙古族诗人、翻译家和民间文学创作家。又名纳·赛音朝克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出身牧民家庭,母亲是讲故事能手。自幼受母亲影响,对民间文学发生浓厚兴趣,16岁至19岁在学校读书,开
清代新疆山名。见《西域水道记》。《乾隆内府舆图》作巴尔浑必拉(“必拉”,满语意为“岭”)。《西陲总统事略》称巴尔浑大山。位于今中亚伊塞克湖南。
522—591西魏、北周、隋官员。字世略。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人。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太武帝时归北魏,赐姓源氏。北魏太府少卿源纂之子。初仕魏为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其父被高氏诛于河阴后,脱身,匿
貊族所居之地。“貃”即“貊”之异写。先秦貊族分布甚广,居地也前后不一,周以前居今山东半岛上,在周灭商之际,被周人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
书名。成于清代,绘者佚名。全书共82图。与清人李宗昉所撰《黔记》中名称雷同,如倮㑩、仲家、龙家、红苗、白苗、青苗、黑苗、仡佬、东苗、西苗、侬苗、土人、佬、
元代村社建立之学校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依农村立社法令,每社设立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隙时令子弟入学受教。先读《孝经》、《小学》,次习《大学》、《论语》、《孟子》等1经史。社学可自
清宗室。初名岳端,字正子,号红兰主人。满族。爱新觉罗氏。安亲王岳乐之子。封贝子。以诗著名,撰有《玉池生稿》。
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龙许保”(496页)。
?—893渤海国第十三世王。※大虔晃孙。唐咸通十二年(871,一作十三年),虔晃死,继位。在位时,凡四遣使朝唐,派学生至唐京师习学古今制度。多次遣使东聘日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贸易规模颇巨,日本史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