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迥寺
寺庙名。又称“噶迥多吉英寺”。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热玛冈村,自拉萨西南行约两公里处。建于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该寺早已破败,唯噶迥寺建寺碑尚保存完好,碑文共藏文57列,字迹清晰,内载吐蕃建寺之始,令吐蕃属民发誓兴佛、信守不渝,确定比丘格西(善知识)为幼年赞普之师僧,并申明僧侣不得为奴,不纳税,不受诉讼等等,对研究吐蕃史及宗教史具有重要价值。
寺庙名。又称“噶迥多吉英寺”。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热玛冈村,自拉萨西南行约两公里处。建于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该寺早已破败,唯噶迥寺建寺碑尚保存完好,碑文共藏文57列,字迹清晰,内载吐蕃建寺之始,令吐蕃属民发誓兴佛、信守不渝,确定比丘格西(善知识)为幼年赞普之师僧,并申明僧侣不得为奴,不纳税,不受诉讼等等,对研究吐蕃史及宗教史具有重要价值。
1216—1263蒙古国大臣。又译马月忽乃、马月忽难。汪古部人。字正卿。曾祖帖木尔越哥仕金为马步军指挥使,官名有马,遂以马为姓。信奉也里可温教(即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月合乃为教名。原籍净州天山,父时迁
西夏职官六品封号。西夏语音“丁那”。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壮、瑶等族婚俗。汉语称“入赘”。流行于广西各地,以边远山区为普遍,占当地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一半。与汉族“入赘”概念略有不同,汉族仅限于女家没有男儿,为延续后代,不得已才招郎入赘,入赘郎的地位低微,受
①土族史称。见于元末明初。“土”并非“土著”之意,而指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②土族他称。汉、回等族对土族的称谓。参见“土族”(63页)。
912—960辽初皇子。一名洪古,字奚隐。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三子,辽太宗※耶律德光弟。是辽初皇族斗争中的重要人物。少豪侠,善弹工射,被太祖昵称为“吾家铁儿”。15岁时,即从父东征,异常勇敢,
宋代古州领主。古州(今贵州榕江)人。西南溪洞少数民族大姓豪富,史称“古州向氏”。至道二年(996),宋赐以古州刺史印。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天禧四年(1020),
契丹语音译。亦作“虎思”,“有力”、“强大”之意。辽天显(926—938)年间,耶律郎因勇敢有力,每战辄克,被人呼为“虎斯”。辽末耶律大石西征后所建的都城号虎思斡鲁朵,其中的“虎思”,亦取是意,即“强
元朝将领。又名刘汉卿。哈剌鲁氏。※铁迈赤子。好读书,多结交士大夫。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随丞相伯颜攻宋,十三年,下宋都临安(今杭州),受命入宋宫,护帑藏。授忠显校尉、总把,转昭信校尉。二十二年,
见“罗武”(1415页)。
917—973辽初重臣。又作屋只,字敌辇。契丹族。皇族孟父房之后。史载其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处事从容。博学,知天文。辽太宗会同年间(938—974),官惕隐,掌皇族政教。大同元年(947)四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