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

四川阿坝地区两大部分藏族之一(另一称“草地藏族”)。嘉绒之称,一说义为“靠近汉人的山谷地”,一说出自当地最高山“嘉绒神山”。主要分布于大小金、川流域,邛崃山西4土、大金、小金绰斯甲4县,及邛崃山东理县、汶川等县。分属卓克基、松岗、党坝、绰斯甲四土司,别思满、八角、宅垄、河东、河西5土屯。居民多谓其远祖来自拉萨西北琼部。原有39族,因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乃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今地。后地区扩大,渐有:明正(在康定)、冷边、沈边、鱼通(道孚)、穆坪(宝兴)、革什咱、巴旺、巴底(三土司均在丹巴)、绰斯甲、促侵(大金)、赞拉(小金)、沃日(即鄂克什,在小金)、党坝、松岗、卓克基、梭磨(4土司被称四土)、杂谷(理县)和瓦寺土司(在汶川)等18个土司。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金川后,土司所辖人口锐减,汉族增多。18世纪各土司逐渐受清政府封号。清末,明正、冷边、沈边、渔通4个土司,被赵尔丰撤销,存14个土司,即今嘉绒藏族。后14个土司又分嘉绒藏族本部,及嘉绒冲部两大部。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玉米、小麦。森林地区药材资源丰富。红军长征经此时曾建立革命政权。

猜你喜欢

  • 捏剌

    见“涅剌部”(1933页)。

  • 开圣丹宝

    钱币名。铜质,钱文隶书,右旋读,背无郭文,直径2.4厘米,重3.8克。辽宁省博物馆有藏品,各种钱币专著均录有钱拓,传世极为稀少。此钱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汴梁附近道观所铸。是一种宗教性的

  • 邛部宣抚司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

  • 砍牛祭丧

    又称“死人砍牛”。旧时广西南丹大瑶寨“白裤瑶”聚居区一种习俗。凡父母过世,均得砍牛分给别人吃,否则会“不吉利,人畜病多,禾苗不好”,并被他人耻笑。传说从前“白裤瑶”父母死后得将其肉分给村人共吃,世代相

  • 槐因亦儿坚

    蒙古语音译。又译火因亦儿干。“槐因”意为“森林”,“亦儿坚”意为“百姓”,《元朝秘史》释为“林木中百姓”,又称“森林民”。《史集》称:“有些蒙古部落,其禹儿惕(营盘)在森林附近,便被称为槐因亦儿坚,即

  • 沙鲁勒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一佐领。隶右翼。昔原有3苏木。旗众操蒙古语。以畜牧业为主。多信仰喇嘛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哈三阿訇

    见“马文义”(163页)。

  • 长引隔眼

    元代通邮制度。是我国早期“排单”雏型。延祐五年(1318)十一月定,凡入递文书,由始发官司酌量地理远近,印贴“长引隔眼”于公文上,标明件数、发引时日,至各邮长所在,交递铺传递承接,即于隔眼上填写时刻,

  • 息慎

    即“肃慎”(1547页)。

  • 拓跋守寂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泰子。唐开元九年(721)父死,袭职,任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后谥“勇”,赠灵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