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林之战

和林之战

明朝与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三年(1370),明军分别在西北及北方取得对北元的※沈儿峪战役和※应昌战役的胜利,故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及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均退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与盘据辽东的北元丞相※纳哈出所率20万众相倚为势,伺机南下。五年(1372)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冯胜(回族)率15万兵分三路出征和林,力图一举消灭北元。徐达率中路军由山西出雁门关,趋和林。三月,前锋※蓝玉(回族,一说苗族)抵土剌河(今土拉河),败扩廓军。扩廓与元将贺宗哲会合,整兵于和林之北,以待明军。徐达、蓝玉违背太祖“迟重”以诱敌来战的方略,亦未待东、西路军,孤军轻进,于五月六日兵败和林之北,急退兵保塞,死者数万人(一说万余人)。李文忠率东路军由居庸关至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西岸)、胪朐河(今克鲁伦河),进至土剌河,与北元接战,小胜。时已六月,中路徐达早已败退,两路未能会师,李文忠亦成孤军,复与北元激战于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聘海(元代作称海,在和林北部),双方损失相当,无力再战。东路亦于七月撤军。冯胜率西路军至兰州,经西凉(今武威)、永昌、甘州(今张掖),进至亦集乃路(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和图),所向皆捷。复引兵至瓜州(在今甘肃安西西南)、沙州(在今甘肃敦煌西)。因中、东路败退,西路亦于十月“全师而还”。此役结果,明太祖会攻和林的计划破产,北元乘胜挥师南下,兵至怀柔。明军被迫处于守势,组建骑兵,以图再次北征。

猜你喜欢

  • 竹书纪年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

  • 刚察贡玛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驻牧于伊克乌兰河流域今伊克乌兰乡红卫村。原居贵德县黄河南。清咸丰(1851—1861)年间,迁到刚察地区,后分为刚察贡玛、秀乃尔和彭波3个部落,互不通婚。拉卜楞寺大

  • 耶律挞不也

    ①(?—1077)辽道宗朝大臣。名又作塔不也、达不也。字撒班。契丹族。皇族季父房之后,林牙耶律高家子。清宁年间,补牌印郎君,累迁永兴宫使。九年(1063)八月,参预平定重元之乱,以功知点检司事,赐平乱

  • 伯都讷

    地名、地区名。又名那拉洪。位于吉林城北。辖域东西420里,南北170里。东至拉林河(涞流河、兰陵河)五常厅,西接蒙古郭尔罗斯部,南连巴彦鄂佛罗边门(即法特哈边门外荒山嘴子吉林府),北邻拉林河双城厅。唐

  • 匹黎尔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有异,该书“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匹絜”与※“黎”两部;《册府元龟》记为“延尔黎”;《通典》记为“匹黎”。据契丹古

  • 拓跋孤

    鲜卑拓跋部贵族,代国宗室。※拓跋郁律第四子。史称“多才艺,有志略”。晋咸康四年(338),长兄拓跋翳槐临终,嘱迎立次兄拓跋什翼犍。诸大人以什翼犍质于后赵邺城,难以返回,宜立长君以镇众望,其三兄拓跋屈刚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漫记

    书名。日本※鸟居龙藏著。成书于明治四十年(1907)。作者曾于明治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02—1903),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本书即其在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的苗族、彝族、布依、瑶

  • 小仓租地

    清代内蒙古札萨克旁系将其私地租与汉人耕种的土地。也称内仓租地。相对于大仓租地而言。大仓租地设仓长,专门办理出租事项。小仓租地不设仓长,仅由协同管理人员与承租人缔结契约,承租人按约耕种、纳租。参见“大仓

  • 徐戎

    中国古族名。东夷之一。参见“徐夷”(1893页)。

  • 刘宣

    ?—308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大臣。字士则。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从祖。自幼好学精思,师事乐安孙炎。初为匈奴右贤王(一作左贤王),由并州刺史王广举荐,受晋武帝召见,备受赏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