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

地名。又名海兰儿、呼伦布雨尔。因其地有呼伦、贝尔两湖,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其地东西410里,南北792里。东至齐齐哈尔,西、南邻蒙古,北至黑龙江。唐虞属山戎地。周、战国、秦属东胡、山戎地。汉属匈奴左地。后汉属乌桓地。三国、魏入鲜卑。晋属鲜卑宇文部段部。后魏、北齐属室韦,北连乌洛侯,南接地豆于。隋唐属室韦地。辽属上京道静州边地及乌古迪烈部,黑车子室韦。金属乌古迪烈统军司及北京路泰州边地、弘吉剌诸部境。元属合撒儿后王封地。明属元裔脱古思帖木儿驻牧地,后置扎童、只儿蛮、失郎山、阿鲁必等卫。清康熙年间(1662—1722),置呼伦贝尔副都统驻此。乾隆八年(1743),改总管兼副都统衔。光绪十四年(1888),置呼伦厅,三十四年(1908),改呼伦直隶厅,厅境为索伦、新巴尔虎、厄鲁特、陈巴尔虎诸旗牧场。1912年,厄鲁特总管胜福等在沙俄策动下,一度宣布“独立”,后撤销“独立”,划为呼伦贝尔特别区。1913年改县。清初至民国,境内有索伦、达斡尔、鄂伦春、瓜尔察、蒙古、朝鲜等族居住。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建呼伦、兴安两盟。1954年合并为呼伦贝尔盟,现辖4市、6旗、3自治县。盟政府驻海拉尔市。

猜你喜欢

  • 工技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工匠艺人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有此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三品,属中等司。

  • 异域琐谈

    见“西域闻见录”(711页)。

  • 三州辑略

    书名。清嘉庆十三年(1808)和瑛(和宁)撰。全书九卷,约15万字。是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三地通志。因三地唐代分别为伊州、西州、庭州,故名。分疆域、沿革、仓储、户口、赋税、屯田、粮饷、营伍、马政、礼

  • 路弼

    哈尼族他称。乾隆四十年(1775)胡蔚校订《南诏野史·窝泥》条:“有和泥、斡泥、哈尼、路弼等名”。居今云南元阳县境。

  • 甘州回鹘

    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 完颜宗雄

    1083—1122金宗室、大将。本名谋良虎。女真族。完颜氏。康宗※乌雅束长子。善射,九岁能射逸兔。年十一,射中奔鹿。善谈辩,多智略,孝敬谦谨。深受世祖及众人爱。从阿骨打伐辽,多所谏言。以所部兵败宁江州

  • 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书名。简称《续纂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前后有五部。一为嘉庆十七年(1812)敕撰,十九年(1814)殿刻;满汉合璧,分48卷,48册。二为道光十六年(1836)敕撰,十九年(1839)殿刻;满汉合璧,7

  • 爱惜喇库哈番

    即清代六部等衙门所设的“员外郎”。参见“一齐下喇哈番”(1页)。

  • 怀远诸徭僮列传

    民族志。1篇。明瞿九思(字睿夫,湖北黄梅人,汉族)撰。怀远,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徭僮,为广西少数民族泛称,这里主要指侗族,其次为壮、瑶、苗诸族。内容披露时任怀远县令的马希武在修建县城过程中苦役侗民

  • 安启

    ?—1731清朝武官。满洲镶黄旗人。俞窟里氏。世居虎尔哈松阿里江。雍正七年(1724),以参领随大将军傅尔丹,由北路进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九年,和通胡尔汉诺尔之役,力战阵亡,追赠一拖沙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