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清真大寺”。寺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旧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寺院,又是著名的革命历史文物旧址。始建于明初(相传为洪武二年,即1369年)。后经明万历(1573—1620)年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等多次重修。该寺建在一个高达10米的台座上,台基外表包砖,面积为3500余平方米。有礼拜殿、宣礼楼、讲经堂等设置。入院东边是3个砖砌券门,用阿拉伯经文砖雕装饰。其对面是照壁,长9米,高6米,用巨幅《月桂松柏图》砖雕镶嵌。为回族砖雕之旷世杰作,极为珍贵。台座中心是礼拜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宏大建筑;面宽5间,进深9间,用20余根巨大圆木柱支撑梁架,可容7—8百人礼拜。其右前侧为宣礼楼(又称邦克楼、唤醒楼),乃二重檐、四面坡式的亭式建筑,将汉族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教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是回汉民族文化交流之结晶。寺之建筑重点和注目处,几乎遍布砖刻和木刻,多以文房博物诸宝和花草松竹为画面,皆回族砖雕工艺家马忠良师徒之精心杰作。乃珍贵历史文物。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此寺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因而成为重要革命历史文物旧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归真要道释义

    书名。简称《归真要道》,亦音译“米尔萨德”。清初回族经师※伍遵契译。原著为波斯文。作者为德黑兰的阿布杜拉(活动于十三世纪中叶)。成书于希吉来历(回教、即伊斯兰教历) 618年(宋嘉定十四年、1221)

  • 西宁招垦章程

    为承领青海西宁地方开荒之蒙、藏族制定之规定。清雍正十年(1732),青海办事大臣达鼐奏准试办农场后,百余年间,垦荒政令流于形式,群众自动垦殖,官方为避免纠纷,光绪十年(1884)禁止垦荒。三十四年(1

  • 田彦伊

    宋代高州领主。珍州(后改高州,今贵州正安西北)人。原珍州刺史※田景迁之子。初任衙内都指挥使。开宝八年(975),父卒,袭其位为高州刺史。至道元年(995),与溪州领主同入朝纳贡。咸平三年(1000),

  • 乞丐差

    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对乞丐也要征敛的劳役、实物或货币差。包括:一、向其领主缴纳的※人役税;二、领主修寺院、私宅和庄园时须作数日小工或交代金;三、如在※传召法会期间行乞,须事先从※铁棒喇嘛处购买乞讨证;四

  • 星讷

    ?—1674清朝大臣。又作星内。满洲正白旗人。觉尔察氏。辛泰之弟。初为二等侍卫兼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天聪七年(1633),驻守辽河。八年,随太宗征蒙古察哈尔部。同前锋略大同。论功授云骑尉世职,授

  • 黎溪州

    元代旧州名。古无城邑。当地民族称之为“黎驱”,讹为黎溪。初为乌蛮与汉人杂居地,南诏阁罗凤徙白蛮守之。蒙氏终,罗罗(今彝族)逐走白蛮。大理国段氏兴,令“罗罗蛮”乞夷据其地。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其

  • 勃律

    唐代西域国名。有大、小勃律之分,大勃律或称“布露”,东邻吐蕃,地处今拉达克西南,与克什米尔交界,西与小勃律接;小勃律即今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藏语称“勃律”为“祝夏”,对音即勃律。曾为吐蕃属国。万岁通天

  • 岑仲勉

    1885—1961中国当代历史及西北边疆史地学家。名铭恕,又名汝懋。广东顺德县桂洲乡人。少耽文辞。1903年考入两广大学堂(后改两广高等学堂),攻习经史、宋代理学,奋发自励。因受乾嘉考证学派影响,遂潜

  • 珠尔默特益西策卜登

    ?—1750清代西藏阿里地区官员。俗称益西策卜登。藏族。西藏郡王※颇罗鼐长子,妻拉达克酋长之女。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与父分南北两路包围拉萨。八年(1730),封头等台吉,办理军政事务。

  • 龙兴

    ①唐代南诏幽王劝龙晟年号。810—816年,凡7年。 ②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