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雅其巴尔肯

吉雅其巴尔肯

萨满教神祗之一。达斡尔语音译,“吉雅其”的词根是“吉雅”,意为“命运”;“巴尔肯”,意为“神”,即司命运的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地区,达斡尔人家家都供奉,但各地称呼不一,海拉尔地区名“专”;爱辉县一带称“诺巴尔肯”(意为“屋角里的神”);此为莫力达瓦旗地区的称呼。据说此神不作祟使人生病,专管家畜及财富。偶像是用白布剪成的人形,一男一女,帖在兰色或黄色布上,供在房外,用羊祭祀。海拉尔地区牲畜发生疫病时,主人即请萨满跳神,并驱赶牲畜从神像下走过,祈求保佑,消除病灾。相传说,很早以前蒙古地方一喇嘛庙内有一伙夫,遇一达斡尔人,此人夸耀达斡尔地区牲畜多,生活好,伙夫信之,向往达斡尔地方,从庙里逃出,途中被雷击死,后达斡尔人遂供其为神,称之为“吉雅其巴尔肯”。

猜你喜欢

  • 摩尼教

    古代波斯宗教。又称末尼教、牟尼教、明教、明尊教。公元3世纪时波斯人摩尼(216—227)创立。是在袄教二元论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教义而形成的。崇拜四大尊严。奉《彻尽万法根源智经》、《净

  • 乌母主

    见“仁美”(315页)。

  • 布都

    汉族对自称“毫尼”的哈尼族的称谓。交错聚居和散居于云南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 娘·定埃增

    ?—838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

  • 四郎城古城遗址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

  • 乌玛

    景颇语音译,意为“幼子种”。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山官制社会中对规定由幼子继承山官的称谓。过去景颇族地区普遍实行幼子继承制,故幼子在家中的地位通常比诸子高,在山官家中,长子、次子长大后大多离家开拓新辖区,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木里吉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亦作默尔根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黑龙江省嫩江县墨尔根江流域。宣德十年(1435)十二月,该卫等女真指挥打剌哈等入朝贡马,赐彩帛等物。

  • 定州丁零

    丁零之一部。因居定州而得名。定州治卢奴县(今河北定县),即原中山郡所在,故又称中山丁零。与西山丁零(太行山以西)邻近,常相犄角,敌来则入山,敌退则复出,历为统治者难治之地。定州境内还有常山(治今河北元

  • 四军罗苴子

    见“罗苴子”(1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