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合亩制

合亩制

汉语意译。黎语称“纹茂”,意为“家族”;一般又称“翁堂打”、“翁堂沃工”,即“大家的田”、“大家一起做工”之意。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交界的黎族地区保留的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解放前夕人口约有一万二三千人,占当时黎族总人口2%左右。每个合亩由若干个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亦有个别非血缘成员加入。主要生产资料包括土地、耕牛分有3种所有形式:合亩共有;几户伙有;单个家庭所有。但不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一般统一经营,按性别分工进行集体劳动,产品按户平均分配。亩头由生产经验丰富,熟悉宗教仪式和辈份较高的男子充当,称“畏雅”,意即“犁第一道田路的老人”,主要职责是领导生产和分配,根据习惯法处理内外纠纷和其他事宜。一般亩头对亩众没有强制的权力,一样参加集体劳动和分配。亩内成员遇有婚丧疾病或建造新屋,习惯相互帮助。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和私人生产资料占有不平衡的加剧,有些富裕亩头不仅少参加劳动或不参加劳动,而且多分产品,个别亩头还与地方反动政府相勾结,欺压掠夺亩众,这种合亩已蜕变为一种剥削工具。

猜你喜欢

  • 滇游记

    书名。一名《云南纪游》。1卷。清陈鼎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前后。多记云南山川、草木及古迹,略于人事,凡50余条。其中大理地区资料较详,约占全书之半,系录自《洱海丛谈》。对研究大理白族地区

  • 黄鼎凤

    1828—1864清咸丰、同治间广西贵县农民起义领袖。又名黄三。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壮族。出身贫苦农民之家,为人刚直不阿,好打不平。咸丰二年(1852),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在家乡覃塘设馆拜会,倡议

  • 西夏文缀

    书名。清末王仁俊撰。2卷,附《西夏文逸目考》1卷。本书搜罗史籍所见之西夏人著述,及西夏对宋、辽、金王朝的表、奏、书、榜等编次成书,虽欠完备,足供参考。本书收入王氏撰《辽文萃》中,有光绪三十年(1904

  • 辖戛斯

    宋辽金时对柯尔克孜先民之称呼。唐时称黠戛斯。又称黠戛司、纥里迄斯等。10世纪,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受契丹辽朝统治,设“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而在天山西州回鹘政权统治范围内亦有称黠戛司的古柯尔克孜人,

  • 全顺

    ?—1865清朝大臣。蒙古正兰旗人。萨尔图拉氏。咸丰六年(1856),翻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九年(1859),授散馆编修。十年,赴钦差大臣僧格林沁营听调。十一年(1861),以直隶、山东、河南捻军

  • 云中旬

    见“独卢金”(1708页)。

  • 阑干

    古代滇西哀牢夷地区用苧麻纤维纺织成的一种细布。《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永昌郡哀牢夷“有阑干细布。阑干,僚言纻也,织成文如绫锦”。其织工十分细致。

  • 水仡佬

    见“仡僚”(571页),“仡佬族”(572页)。

  • 董伽罗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世代为云南大理洱海地区领主,为白族大姓(即名家)之一。大义宁国杨干贞(930—937年在位)统治时期,与段思平组织起义,任军师,初受挫逃亡。后晋天福元年(936),应善巨

  • 都老

    中国西南古※僚人对酋长、长者的尊称。亦称“倒老”。《晋书·地理志》:诸僚“铸铜为大鼓,……号有鼓者为都老。”又云:“俚(僚)人呼其所尊者为倒老,言讹,故又称都老。”《宋史·抚水州蛮传》亦有此类记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