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

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

蒙文史籍。音译《沙拉·图吉》,简称《大黄史》、《黄史》、《蒙古黄史》。学术界对其作者说法不一,一说为喀尔喀台吉图巴,一说为善巴达尔·绰克图·阿海,又一说为鄂尔多斯部的图巴济农。约成书于清崇德八年至康熙元年(1643—1662),晚于※《蒙古黄金史纲》,早于※《蒙古源流》。有的抄本经后人夹注和增补,增补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原抄本不分篇章,开头简略叙述佛教传统的宇宙观及印度、西藏诸王简史,续以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历史,然后较系统地叙述了明代蒙古的历史,详细记载了达延汗第十一子格哷森扎后裔世系及其史略。书中还详尽地记述了东蒙古六万户及四卫拉特的起源、世系。作者采用了《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纲》、《达赖喇嘛布教之〈贤者喜宴〉史》、《青史》等蒙藏文史料。它是研究明代蒙古各部,特别是喀尔喀历史的重要文献,并为研究早期蒙藏关系史提供了若干新资料。书中所列的喀尔喀女贵族系谱是仅见于此书的珍贵资料。至今发现有4种抄本,1891年俄国拉德洛夫从鄂尔浑带回一部无标题抄本,被称为《拉德洛夫史》;此后俄国波滋德涅耶夫又发现两部抄本,其中一部有书的全名,以上3种抄本分别收藏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图书馆;第四种抄本得自喀尔喀蒙古板申图寺内,收藏于蒙古国国立图书馆,书名《成吉思汗史》,被认为是一部较早的抄本,更多地保留了原书的面貌。1957年,前苏联学者沙斯金娜将其译成俄文并加注释和研究论文在莫斯科出版。1959年,德国学者海西希将乌兰巴托抄本影印刊布于威斯巴登。1983年,内蒙古学者乌力吉图将4种抄本进行校勘研究后在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蒙文排印本,又于1986年将汉译刊载于《蒙古史研究》第二辑。国内外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著。

猜你喜欢

  • 台合木兹瓦司脱节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又称“播种节”。节日期间,各家都要到地里做模拟犁地播种动作,并把渠水引进农田,大人和孩子互相往身上泼水,预祝丰年。

  • 哈尔芬卫

    见“哈儿分卫”(1638页)。

  • 降喀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一作“夏尼玛三部”、“门尼玛三部”、“达旺四周四措”。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夏日措、拉乌措、色如措和勺羌夏乌措。四措范围地处管理门隅政教事务的※降喀

  • 统万城

    地名。十六国时期夏国都城。故址在今陕西榆林县西南白城子。东晋义熙三年(407),铁弗匈奴之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建大夏国。夏凤翔元年(413),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10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

  • 隆安

    见“十二安”(8页)。

  • 三蜀

    古地区名。系广汉郡、犍为郡、蜀郡三郡之合称。蜀郡秦时置,广汉郡、犍为郡为汉初及武帝时先后自蜀郡析置。三蜀之地约当今四川中部、贵州赤水河流域、三岔河上游及云南金沙江上游以东和会泽以北地区。境内除蜀人外,

  • 铁离

    见“铁骊”(1877页)。

  • 总叭

    西双版纳哈尼族头人称谓。傣族封建领主在哈尼族地区建立一种“卡西双火圈”的行政组织,加封有威望的哈尼族头人为“火圈”首领,称“总叭”,代其行使政治权力。为了对之笼络,让其出门可有仪仗队,出入宣慰使司衙门

  • 咸同起义

    清代贵州苗族大起义。因发生在咸丰五年至同治十二年(1855—1873)之间,史称“咸同起义”。参加起义苗民达百万之众,遍及贵州东、东南及中部150余州县,延续达18年之久,是清代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苗

  • 转山

    见“斯古拉”(2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