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凉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秃发氏所建。该部原居塞北,远祖匹孤率部迁至河西(今甘肃、青海二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其曾孙秃发树机能于泰始(265—274)中起兵反晋,据有凉州地(今甘肃黄河以西地区)。5传至秃发乌孤,初依附后凉吕光,后并乙弗、折掘2部,励精图治,务农讲武,礼俊贤,治政刑,修邻好,势渐盛。筑廉川堡(今青海民和县西北)为都。东晋隆安元年(397),自称大都督、大单于、西平王,建元太初,史称南凉。用兵广武,攻取金城,败后秦军于街亭,黄河南鲜卑12部大人及岭南羌、胡数万落皆归服。太初三年(399),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同年,弟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市)。建和二年(401),改称河西王。举农桑,兴学校,连败后凉、北凉。次年,弟秃发傉檀立,称凉王,复都乐都。辖境包括今甘肃西部及青海一部分。连年与北凉、夏、后秦、吐谷浑、西秦征战。嘉平七年(414),为西秦所败,归降,南凉亡。共历3主,凡18年。

猜你喜欢

  • 四夷馆

    ①明代职司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部分外国使臣表章之机构。又称提督四夷馆。明永乐五年(1407)置。初有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8馆。每馆置译字生员、通事,通译各族或各国贡使语言、表章

  • 金帐汗国

    见“钦察汗国”(1668页)。

  • 马市

    中国内地王朝以茶盐货币等与周围民族交换马匹之类的互市。由于地理环境及长期历史的发展,内地的民族多以农业为主,周围民族则多从事游牧、狩猎或半农半牧。农牧民之间自远古以来就存在着互通有无的交换关系。自进入

  • 十格日尼

    藏语音译,意为“二头人”。参见“达诺”(723页)。

  • 桑斋多尔济

    ?—1778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额驸多尔济色布腾之子。乾隆三年(1738),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幼孤,随母和惠公主至京,教养于内廷,嗣尚郡主,授多罗额驸。十九年(

  • 嫩真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温真。蒙古※都儿鲁斤诸部之一,据拉施特《史集》载,为乞里克讷惕部之一个分支。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原依附于札只剌部札木合,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约宋淳熙十六

  • 慕容垂

    326—396十六国时后燕建立者。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道明。又名霸,字道业。前燕国君慕容皝第三子。13岁即为偏将,勇冠三军,累战有大功。晋咸康八年(342),与慕容翰大败高句丽

  • 崇祥总管府

    元朝官署名。为※太禧宗禋院所属四总管府之一。武宗至大元年(1308),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次年,改延禧监、崇祥监。四年,升崇祥院。泰定四年(1327),复改为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文宗天历元年(13

  • 土总管

    官名。①指元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设军民总管府总管。元初在全国设诸路总管府,并延至少数民族地区,称军民总管府,任命当地豪酋为总管,颁给金符,秩从三品,管理本地或本部军民事务。至元七年(1270),元置

  • 速频路

    见“恤品路”(17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