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史

北史

纪传体北朝史书。唐李延寿撰。100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87卷,序传1卷。延寿字遐龄,祖籍陇西(今甘肃临洮),世居相州(今河南安阳)。官至崇贤馆学士、符玺郎,兼修国史。其父李大师不满南北朝断代诸史重复互牴,欲以编年体汇集诸史为一书,未竟而卒。延寿遂沿父旧稿,依《史记》纪传体例,编撮北朝魏、齐、周、隋四史及诸家野史,经16年,著成此书。撰成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记北朝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386—618)共233年历史,自北魏以下,以西魏为正统,强调唐与周、隋承继关系。是研究鲜卑拓跋氏(元氏)所建立的北魏、东西魏和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及与鲜卑有密切关系的北齐、隋历史的重要文献。此书前后贯穿,通为一编,较为简洁易读。内容删繁就简,并补充一些新史料。如根据魏澹《魏书》补了西魏三帝纪、西魏诸帝后传,对入关元魏宗室传也增补资料。并根据杂史(小说短书)对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等进行补充,使其更为生动真实。李弼等人传后,对西魏、北周的军事制度有较详细记载。《僭伪附庸传》中记述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氏夏国、鲜卑慕容氏诸燕国、羌人姚氏后秦、鲜卑乞伏氏西秦、卢水胡沮渠氏北凉等之兴衰。此外,有列传6卷分别记述高丽、百济、新罗、勿吉、奚、契丹、室韦、豆莫娄、地豆干、乌洛侯、流求、倭;蛮、僚、林邑、赤土、真腊、婆利、丹丹、盘盘;氐、吐谷浑、乙弗勿敌、契翰、可兰、女王国;宕昌、邓至、赫羊、白兰、党项、附国、稽胡、西域鄯善、且末、于阗、蒲山、悉居半、权於摩、渠莎、车师、高昌、且弥、焉耆、龟兹、姑默、温宿、尉头、乌孙、疏勒、悦般、者至拔、迷密、悉万斤、忸密、破洛那、粟特、波斯、伏卢尼、色知显、伽色尼、薄知、牟知、阿弗太汗、呼似密、诺色波罗、早伽至、伽不单,者舌、伽倍、折薛莫孙等;蠕蠕(柔然)、匈奴宇文莫槐、徒何段就六眷、高车等;突厥、铁勒等等的情况,为研究南北朝民族史的珍贵资料。有明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尉迟炽繁

    566—595北周宣帝※宇文赟皇后,鲜卑尉迟氏。蜀国公尉迟迥之孙女。有姿色。初适杞国公宇文亮子西阳公宇文温,以宗妇例入朝,为赟逼幸。及亮反,温被诛,被召入宫,拜为长贵妃。大象二年(580)三月,立为天

  •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

    1704—1787或(1708—1788)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学者、青海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世松巴活佛。“松巴”一名有二解:一说松巴二世松巴达曲绛措生于松巴村,故名;又说系藏族十八族系中之一支。

  • 伍弥泰

    ?—1786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姓伍弥氏。吐鲁番副将军阿喇纳子。雍正二年(1724),袭三等伯。三年,授公中佐领。九年(1731),擢散秩大臣。乾隆四年(1739),授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十五年(1

  • 萨克素

    ?—1674清初武官。镶蓝旗人。康熙十三年(1674),以佐领从平南大将军赉塔征叛藩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率众6万攻城,坚守城池,久攻不下。后以参将武灏通敌献城,力战阵亡。

  • 哈玉民

    1918—1960现代医学家。字贵琳。北京人。回族。疡科名医哈锐川之子。幼读经史,稍长承家教,致力于中医学。1937年于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精内外各科,尤以治痈疽,皮肤诸病负盛名。解放后,筹

  • 买奴

    ①元朝官员。哈剌鲁人。世祖近臣※答失蛮子。幼习蒙古文、畏兀儿文。及长,袭父职为博尔赤(司膳)。武宗至大(1308—1311)年间,任御药局达鲁花赤。仁宗皇庆(1312—1313)初,升监察御使,分巡岭

  • 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

  • 乌喇特后旗

    参见“乌喇特中旗”(349页)。

  • 童琮

    清末回族教育家。字印琮,号雪。江苏镇江人。清末在江苏镇江创办穆原学堂,自编教科书,倡导回民学习新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镇江发起组织“东亚穆民教育总会”,后改称“东亚清真教育总会”,号召各地成

  • 华阳国志

    书名。亦名《华阳国记》。东晋常璩(字道将,蜀郡江原即今四川崇庆人)撰。凡12卷,附属1卷。书成于永和十年(354)。宋以后刻本渐多,现存本以明嘉靖张佳胤刊本和刘大昌刊本为最早,《四部丛刊》、《四部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