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匈奴宫制

匈奴宫制

古代匈奴职官制度。匈奴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单于,称“撑犁孤涂单于”,意谓“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单于于匈奴中部建立“单于庭”,管辖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北方向广大地区,并掌握军政和对外全部权力,有左、右骨都侯辅政。骨都侯由呼衍氏、兰氏、须卜氏等异姓贵族担任。呼延氏居左位,兰氏和须卜氏居右位,主断狱讼和将已裁决案件禀报单于,没有文书、簿领、记录诸事。单于以下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诸左王位于汉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直北方向以东,管辖匈奴东部;诸右王位于汉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一带)直北以西地区,管辖匈奴西部。自单于、左右贤王,直至左右大当户,俱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其余各级官员,也是大大小小军事首长。除单于外,各级长官,大者统万余骑,小者数千,共设24长。各有分地。其辖境内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左、右贤王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其尚左,左贤王地位高于右贤王,通常由太子担任。东汉光武帝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的官职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南匈奴则自单于外,最贵者为左贤王,依次为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谓之六角,皆以单于子弟充任。异姓大臣,则有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又有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官职皆世袭。

猜你喜欢

  • 胥鼎

    ?—1226金大臣。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山西繁峙县)人。尚书右丞胥持国子。大定二十八年(1188),擢进士第,历任大理丞、尚书省著作郎、右司郎中、工部侍郎。泰和六年(1206),奏建急递铺转送文檄之制

  • 袞布

    ?—1705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固木布,号阿齐巴图尔。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第三子达兰泰子。初驻牧嘉峪关外。清顺治十三年(1656),以叶尔羌汗国尝夺其属,乘叶尔羌使者克拜率三百人入贡、抵

  • 仆骨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仆古、仆固。游牧于土拉河以北,多览葛之东。拥众3万户、兵万人。习俗与突厥略同。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627—649)中,遣使入唐朝贡。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六世

    1842—1848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六代活佛。姓名不详。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二十一世。藏族。卫地(前藏)牧驴人之子。第五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寂后,依前例转世于西藏,由第七世班禅额

  •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 丁谦

    1843—1919清代史地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益甫。同治举人。光绪七年(1881)大挑第二,署汤溪县教谕,旋授象山县教谕,在职20余年,中因中法战争时赞护海防有功,加五品衔。喜治历史上边疆

  • 斡啜

    见“完颜宗弼”(1158页)。

  • 楚庭稗珠录

    书名。粤黔风物志。6卷。清檀萃(号默斋,望江、今安徽东流人,汉族)撰。是书为粤(今两广)、黔游记。“黔故楚地,而粤为楚庭大长”,故云“楚庭”;“珠有九品,而稗珠为下”,示以自谦,故名。内容记述粤黔两地

  • 骊土之翟

    见“丽土之狄”(984页)。

  • 策旺喇布坦

    ①(?—1705)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号达赖岱青。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固始讦第六子多尔济之子。康熙二十九年(1690)后,袭父爵为青海右翼长。驻牧青海布喀河到柴集河一带。三十六年(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