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冶熙但璧呢玛

冶熙但璧呢玛

1849—1875

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四世(一作五世)。亦译业希丹毕呢吗、也摄丹丕尼玛、叶熙丹璧尼玛等。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七世。生于青海西宁之扎拉通地方。藏族。父名童郎波,母名满超。幼名森哈萨托(一译桑哈色特迪)。道光三十年(1850),前世章嘉之大弟子森沙巴及札萨克喇嘛札沙,奉旨会同前世章嘉之弟超伯森呼图克图寻得3名灵童,经西宁钦差大臣上奏清廷,于同年十二月在北京雍和宫金瓶掣定,由道光帝批准为四世章嘉呼图克图,行文晓谕内外蒙古各旗及达赖、班禅。5岁,从虚布森及兰布森拖堂淡哲二喇嘛受小戒。咸丰八年(1858),奉诏进京,晋见咸丰帝于颐心殿,获赐玉如意、珊瑚念珠、金碗、法床、黄车等宝物,令驻节京城。九年,至多伦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避暑,受到内蒙古49旗和外蒙古57旗诸王公、贝勒、贝子之隆重欢迎。同年冬转至甘肃。同治元年(1862),赴京师,驻锡嵩祝寺,谒同治帝于内廷。此后游历修习于五台山、多伦诺尔、伊克昭等地,修毕五大部经。五年(1866),入藏修习。六年,至拉萨,莅大小昭及三大寺,顶礼圣像,布施僧众,于哲蚌寺演说经义,因精通梵文,深获藏僧景仰。旋从诸高僧进修经典,习密宗。七年,从哲拉色勒呼图克图受大戒。八年(1869),应甘肃及蒙古诸王公之请,奉旨回蒙古传教。九年,复至京师嵩祝寺,获同治帝召见,命任职京师,敕封大国师,赐金印、诰命、莽服等。每年五月至多伦诺尔避暑,十月赴京任职,旨封其父为公爵。十年,钦命管辖多伦诺尔之善因、汇宗二寺。十三年(1874),同治帝卒,率僧众诵经超荐。光绪元年(1875),赴五台山避暑。同年冬回京途中染疾,在京师城外天宁寺入寂。光绪帝命钦差大臣护送龛座至五台山,供奉于镇海寺。

猜你喜欢

  • 堆增·扎巴坚赞

    1374—1434藏族高僧。前藏堆章人。宗喀巴弟子。初从直贡巴闻习诸法,以众密乘为上师,研习布敦大师论著,后顶礼宗喀巴,闻习显密教法。恪守戒律,深明律藏,并教宗喀巴其他弟子。辞甘丹寺法台,让于贾策杰,

  • 大武神王

    高句骊国第三世王无恤的谥号。亦称“大解朱留王”或“大朱留王”。无恤于新莽天凤五年(公元18)继位,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则例馆

    清官署名。为专门修纂理藩院则例的部门。乾隆以前未专门设馆,嘉庆十六年(1811)四月,奏请开馆。由院司员、笔帖式内拣补纂修官4员,校对官8员,翻译官、誊录官各10员,由书吏,贴写书吏内拣选供事20名,

  • 纳喇特岭

    清代新疆山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或作那喇特达巴罕。“达巴罕”,西蒙古语,“岭”之意。属天山山脉。今新疆新源县南那拉特山。

  • 完颜思烈

    ?—1233金大臣。女真族。完颜氏。南阳郡王完颜襄子。颇知书史。自五六岁入宫充奉御,得宠幸,人称“自在奉御”。金宣宗(1213—1223)时,以权臣纥石烈执中(胡沙虎)专横跋扈,曾涕泣跪抱帝膝谏诛执中

  • 咸平路

    金代行政建置。治所在咸平府倚郭县平郭(今辽宁开原县北老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省北部铁岭以北辽河流域地。包括咸平府府属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等8县,及韩州所属临津、柳河2县。全路共

  • 须卜氏

    匈奴姓氏。晋代称卜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呼衍氏、兰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自该族

  • 畏兀体蒙文

    见“回鹘式蒙古文”(785页)。

  • 热苏的拉

    九世班禅之师。藏族。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之父被清廷封为四品官,忌之,又虑其父揽权,与翁正罗巴等欲毒害之,未遂,后又将其父充军于亚灵,杀害。被告发,达赖喇嘛派官往扎什伦布寺察实,定凶徒监禁死罪。后经班禅致

  • 耶律术者

    ?—1115辽末将领。字能典。契丹族。为于越蒲古只之后。史载其身材魁伟,长于雄辩。天祚朝入仕,乾统初年,补祗候郎君。六年(1106),加观察使。时东北女真勃兴,迅入辽地,天庆五年(1115)正月,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