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内蒙古各族各阶层代表组成的推动自治运动的革命团体。1945年11月25日成立于张家口。内蒙古伊克昭、乌兰察布、巴彦塔拉、锡林郭勒、察哈尔、昭乌达、卓索图、哲里木等8盟36旗以及军政各界代表75人参加大会。通过《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目前工作方针》及《会章》,乌兰夫任主席,奎璧等为常务委员。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青年部、妇女部及秘书处。盟设分会、旗、苏木设支会。统一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改造伪政权,代行其行政职能,建立各盟旗民主自治政府和区乡基层组织,逐步实现内蒙古自治;组织人民武装,肃清土匪和敌伪残余势力,巩固革命的社会秩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培养民族干部,废除封建特权,在农村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在牧区扶助牧民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强蒙汉各族人民的团结,并团结大多数蒙古族上层;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四三会议”后,相继撤消东蒙古自治政府及呼伦贝尔地方自治省,联合会下设东蒙总分会,辖哲里木、兴安、纳文慕仁、呼伦贝尔四盟;西蒙总分会,辖乌兰察布、巴彦塔拉、伊克昭三盟;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察哈尔四盟由联合会直接领导。1947年5月1日,在该会基础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 于翼

    ?—583西魏、北周大臣。字文若。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燕国公※于谨之子。年十一,尚宇文泰女平原公主,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大统十六年(550),进爵郡公,加大都督。领泰帐下左右、禁中宿卫。

  •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

  • 李庠

    247—301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

  • 安岐

    清代鉴赏家。天津人。朝鲜族。安氏。字仪周,号麓村,亦号松泉老人。名所居曰“沽水草堂”。鬻盐准南,声势显赫。以好士称,江淮间文士贫而不遇者,多依以为生。嗜古今书画名迹以自娱。爱书画,精鉴赏,收藏之富,甲

  • 失古失台

    即“锡古苏特”(2365页)。

  • 塔札别克

    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阿尔班部首领。全称塔札别克·布苏尔曼诺夫。同治十年(1871)三月,因不满沙俄的侵略和统治,致信伊犁“苏丹”,表示愿率部移居伊犁。获允,率众千余户经春济前来,被安置于托古斯塔

  • 安南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大四年(1311),迭哥儿不花受封。

  • 阿旺罗布藏土布丹济克美嘉措

    ?—1819清代西藏第穆呼图克图七世。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出生察木多嘉木凌附萨冈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为九世达赖隆多嘉措

  • 猫踏

    见“麻达”(2097页)。

  • 塔察儿

    ①(?—1238)蒙古国将领。又译塔察、搭察儿、答答儿。一名倴盏。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从孙(一作子)。骁勇善战,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