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党项羌

党项羌

中国古代族名。又称党项,古羌人一支。南北朝末期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从事游牧业。部落主要有细封、费听、往利、颇超、野辞、房当、米擒、拓跋等8部,以拓跋部为最强。隋末唐初相继率部内属,其地设州,各部首领授以官职。唐初,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被封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后吐蕃崛兴,因受其威逼,请求内徙,唐王朝遂陆续迁移其部于今甘肃东部、宁夏和陕西西北部地区,其中庆州(今甘肃庆阳)地区的党项部落称东山部,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地区的党项部落称平夏部。其未迁留居原地者,为吐蕃所役属,被称为“弭药”。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爵夏国公,再赐李姓。据有银、夏、绥、宥、静5州。历经五代,形成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宋初,在其首领李继迁领导下,抗宋自立。至李继迁孙李元昊,于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立以党项羌族为统治民族的王国,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其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又立官制,定兵制,建年号,制礼仪,造文字,建学校,崇佛教。先后与辽、宋、金鼎立,共传10帝,历时190年,1227年为蒙古所灭。西夏灭亡后,元称西夏及党项人为唐兀氏,在元代起过重要作用。历经元、明之后,遂渐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或被同化。参见“西夏”(691页)。

猜你喜欢

  • 李耀卿

    见“阿里耀卿”(1224页)。

  • 手镰

    壮、布依、瑶等民族古老的收割工具。亦称禾剪、摘刀、手捻刀。壮语称“特苡”。由远古石、蚌、竹、木片割穗工具演变而来。在手掌可握的半月形木片上,嵌一块长3厘米,宽约1厘米的铁片作刃,用来逐根逐穗地剪断稻秆

  • 天祐

    ①唐哀帝李祚(李祝)年号。904—907年,凡4年。 ②沙陀首领唐末太原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及子李存勖在唐亡朱温建立后梁后,仍称唐,沿用天祐年号,从天祐五年至二十年,即908—923年,凡16年。 ③见

  • 农政院

    见“大司农司”(92页)。

  • 野利氏

    1西夏党项族姓。(2)(?—1010)党项族首领夏国王李继迁妻,一说生子德明。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元昊称帝后,追谥顺成懿孝皇后。 (3)(?—1048)夏景宗元昊皇后。元昊另一妻卫慕氏被囚生

  • 大檀

    ?—429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亦称檀檀、大但。郁久闾氏。※社仑季父※仆浑次子。初率别部镇守柔然西界,颇得众心。北魏神瑞元年(414),因步鹿真挑起柔然内乱,驱逐可汗斛律,自立为可汗,荒淫无道,遂与社仑

  • 兀者揆野木千户所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所置所之一。亦作兀者揆野人千户所,窝集奎玛所。永乐三年(1405)八月,苦野木等处女真野人首领虎失木等39人来朝。同月,兀者卫别里哥秃等来朝,命设此所,以别里哥秃等9人为千百户,赐诰印

  • 耶律释鲁

    见“释鲁”(2259页)。

  • 噶勒察

    见“噶尔察”(2499页)。

  • 李老谷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中路驿道所设驿站之一。南距枪杆岭站10余里,北接龙门站。驿路由谷中穿过,过谷后可望见尖帽山,是元廷埋葬后妃的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