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者

兀者

①元代女真的一支。一作斡者、吾者、斡拙,又称吾者野人。女真语,意为“野”;一说是满语“窝集”的同音异译,意为“大森林”或“深山老林”。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两岸深山密林里(一说还包括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山林地区)。金海陵王天德年间(1149—1153)已见其名。今有人说,其人辽代称兀(乌)惹,金曰兀的改。初属元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管辖,实为水达达女真的一支。至正年间(1341—1368)因不堪元统治者索贡海东青之苛扰,被迫反抗。元数遣兵征讨,均遭顽强抗击。至正十三年(1353),首领搠羊哈等三人率部归降,元给其银牌三面,令“管领吾者野人”。十五年,元又在哈儿分地(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注入黑龙江处)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统管其军政事务。所在尚无城镇和固定村庄,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狩猎生活。地产貂皮、水獭、海豹等名贵皮张,还专捕名鹰海东青向元纳贡。所属亦乞列部被元招抚后,受命“与高丽民屯田”,使部分兀者人开始接触农业生产。明代被统称为野人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前苏联境内的赫哲族(那乃)等,与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②见“乌济叶特”(342页)。

猜你喜欢

  • 穷奇

    高车副伏罗部贵族。首领阿伏至罗堂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随从兄率部10余万落,击退柔然追兵,西迁到车师前部(今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一带)西北,建高车国,奉从兄为“候娄匐勒”(意为“大天子”)统北部

  • 太兰卫

    见“台郎卫”(649页)。

  • 更考

    布依语音译,意为“戴帽礼”,汉语亦称“戴假壳”。布依族民间传统婚俗。流行于贵州镇宁扁担山一带。旧时布依族青年妇女婚后有几年“坐家”(不落夫家)生活,男方为了使新娘早日过门长住,便用竹笋壳做一前圆后方、

  • 十七史

    见“二十四史”(6页)。

  • 郝度元

    西晋起义首领。族属匈奴。郝散弟。惠帝元康四年(294)五月,随兄起兵反晋。八月,兄被冯翊都尉杀害后,于六年五月,复与冯翊(治今陕西大荔县)、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之马兰羌、卢水胡举兵反晋,攻北地,杀

  • 笞公公

    保安族古老婚俗,流行于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地区。婚礼当天,女方部分青年人随男方迎亲者去男家,给新郎的父亲脸上涂抹锅黑表示祝贺:同时,把新郎的父亲请到女家,于院中坐定,此时,新娘的父亲迎出,向亲家问好。除

  • 索尔和绰河所

    见“锁郎哈真千户所”(2234页)。

  • 巴汗俄尔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东上旗”(1451页)。

  • 沙瓦卡

    傣语音译,傣族对“小乘佛教”的称谓。宗教界又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之上座部。公元前3世纪传入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经中南半岛传入中国,主要为傣族所信奉。与傣族相邻的

  • 居延塞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强弩都尉路博德始筑塞于居延泽(今居延海),为北方屏障和军事要冲,故又称遮虏障。天汉二年(前99年),骑都尉李陵出其北,击匈奴,兵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