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傣文

傣文

我国傣族使用的文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着四种形体不一的文字: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傣端文)。这四种文字都来源于古印度文字母,与泰文、缅文,老挝文和柬埔寨文同属一个体系。傣仂文使用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孟连等县的部分傣族地区;信仰小乘佛教的布朗族也使用这种文字。傣哪文使用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腾冲,昌宁、景谷、景东、沧源,双江、耿马、镇康和孟连等县的部分傣族地区。傣绷文使用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县和思茅地区、临沧地区的少数傣族农村。金平傣文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的傣族使用。总的说,懂得傣仂文的人数较多;使用傣那文的地区较广;使用傣绷文和金平傣文的地区很小,而且懂这种文字的人数也少。四种傣文字母形体演变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圆形体和长方形体两种。傣仂文和傣绷文为园形体;傣那文是长方形体;金平傣文是圆方兼用,还有带棱角的。就字母数目、排列方式和代表的语音系统来说,傣仂文和金平傣文相近,都把辅音字母分为高低两组,辅音字母本身区别声调;傣那文和傣绷文接近,辅音字母本身无声调区别。傣仂文最初只有41个字母,与巴列文字母的读音和排列次序一致。后来根据傣语特点增加到56个。有8个元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中,有一个单用时除代表元音[a]以外,还兼表辅音[?]。另外有一个字母,相当于元音[a]和辅音韵尾[—]相结合的韵母。这样,辅音字母实际只有47个。47个辅音字母因声调高低分为高低两组,每组拼读3个声调,只用两个声调符号,字母本身代表一个声调;韵母用文字符号表示,不列入字母表内。拼写时,元音字母和韵母符号写在辅音字母的上下左右,声调符号写在音节上方。傣那文有19个辅音字母;常用的韵母符号有45个;韵母符号不列入字母表内。没有表示声调的字母或符号。辅音字母不分高低音组。拼写时,韵母符号都写在辅音字母的右边。傣绷文有19个辅音字母和45个常用韵母符号以及两个声调符号。韵母符号和声调符号都不列入字母表内。声、韵母拼写形式和傣那文相似;两个声调符号,其中一个要写在音节的右上方,另一个要写在音节的右下方。金平傣文有44个辅音字母,92个元音和韵母符号,其中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列入字母表内,其余都不列入;有两个声调符号;辅音字母分高低两组。音节的拼写形式与傣仂文相同。4种傣文都只有一种手写体,无大写、小写之分,行序都是从左至右横书,字序是由上至下。4种文字在书写中,都有一些合体字和形体固定的缩写字。用傣文著录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四种傣文保存的文献资料最多的是傣仂文,其次是傣那文,傣绷文的史料数量很少,目前国内还未见到金平傣文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傣仂文和傣那文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两种新傣文,在保持原有文字字母形式和表音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分别代表的语言实际,增删了一些字母和符号,改换了傣仂文原来的两个声调符号,傣那文增加了5个表示声调的字母,并对字母读音和音节的拼写规则作了规范,取消了两种傣文中的合体字。改进后的傣仂文,有42个辅音字母,这些辅音字母分高低两组,代表21个辅音音位,每组字母拼读3个声调,只用两个声调符号,字母本身代表一个声调。有22个文字符号,其中代表单元音和复合元音韵母的20个,表示声调的两个;有71个由文字符号和字母组合的带辅音韵尾的韵母。改进后的傣那文,有30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9个,元音字母11个;有73个由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组合的韵母;有5个声调字母。改进后的两种新傣文的行序都是从左至右横着平书,没有上、下附加符号,字序是从上至下,声调符号或声调字母一律写在音节末尾。字形和读音一致,便于学习、掌握和印刷。两种新傣文出版物有报纸、教材、书刊和新老傣文对照课本等。

猜你喜欢

  • 李仁礼

    西夏宗室,党项族。惠宗时大臣李景思子。通蕃汉文字,有才思,善歌咏。始任秘书监,继擢河南转运使。元德二年(1120)十一月,以先世功晋舒王。在韦州任监军时,因私受吏民钱财,受其兄李仁忠遗书责之,勉以为官

  • 完颜守道

    1120—1193金大臣。本名习尼列。女真族。完颜氏。以祖完颜希尹功,擢应奉翰林文字。皇统九年(1149),同知卢龙军节度使事,历献、祁、滨、蓟四州刺史。因治政有方,当世宗赴中都(今北京)途经蓟州时,

  • 贞祐交钞

    见“交钞”(875页)。

  • 太仆寺

    官署名。汉代太仆为九卿之一,掌舆马及马政。北齐以后设寺。历代相沿。清因之,顺治元年(1644)设立,设满、汉卿一人,附于兵部武库司。同年十二月裁,二年二月复设。康熙九年(1670),奉旨将口外种马二厂

  • 怜真加加瓦

    见“杨琏真加”(979页)。

  • 猛格力

    亦作“蒙格立”,见“乌塔汗”(337页)。

  • 李邵固

    见“邵固”(1261页)。

  • 善庆寺

    内蒙古巴林左旗寺庙。清康熙二十年(1681)建于林东镇北山。蒙古语称赛音白斯古郎吐庙。乾隆二十年(1755),西藏达赖喇嘛派坎布道布丹却吉扎拉僧至此,为第一任活佛。民国十九年(1930),因军阀崔兴武

  • 亚洪

    又称“阿洪”。怒族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传说云南省碧江县怒族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部落酋长,曾是怒江东岸和西岸各村寨怒族公认的领袖。在历史上曾领导怒族群众多次击败“摆夷”(傣族)的入扰。其英勇事绩至今在怒族中仍

  • 德昂语

    我国德昂族使用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德昂族有15426人(1990),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梁河、盈江和永德等县。国内与它相近的语言有佤语、布朗语、克木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