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偒僙语

偒僙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县,少数散居在独山和惠水两县。人口总数为2万多。使用此语的估计只有1万余人,散居于独山、惠水两县以及平塘县一些地区,中年以下的人,已转用汉语。成年人中兼懂布依语的相当普遍。该语分为河东、河西、姚哨3个土语。河东土语分布于平塘河以东的卡浦、河中、者密和独山县的羊凤。河西土语分布于平塘河以西的甲青、六硐、吉古、摆茹、马边、甘寨。姚哨土语分布于惠水县的赤土、姚哨、惠明。土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语法的差异很小。以河东土语河中课寨话为代表介绍其语特点:语音:声母有70个,分单纯、腭化、唇化3类;清塞音、塞擦音声母有不送气和送气的两套;鼻音(包括腭化、唇化音)都有带先喉塞和不带喉塞的两套;浊塞音(包括腭化、唇化音)都带先喉塞成分,如b、d、?bj、?bw等。韵母有73个,分单元音、复元音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3类。单元音有i、 e、 ε、 a、ɔ、o、 u、ə、ɿ 9个,其中只有a在韵尾前分长短。元音韵尾有-i、-u两个;辅音韵尾-m、-n、-、-p、-t、-k、 6个。声调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舒声调有6个;促声调有两个,两个促声调因元音长短各分为两个调值。近代汉语借词声调有5个调类,因古入声字自成一类,这跟近代当地汉语读音一样,古入声不入阳平调。语法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外,都在名词之后。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谓语之后,如果谓语带宾语,那么补语一般在宾语之后,由于受汉语影响,补语也可在宾语之前。量词较丰富,名量词有区别事物类别的作用;都能重叠表示“每×”的意思;量词的组合能力很有限,除接受数词、代词修饰外,不受别的实词修饰,也不修饰别的实词。词汇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中单音节词居多。合成词有两类:一类是派生词,由词根加词缀组成。另一类是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组成。词汇中有许多汉语借词,早期汉语借词多是单音节的日常生活用词;近代汉语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用词。

猜你喜欢

  • 达喜穆鲁卫

    见“塔鲁木卫”(2162页)。

  • 包衣大

    参见“内管领”(308页)。

  • 步鲁合答

    元朝将领。蒙古汪古部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孙,※车里子。初随父征战。世祖至元二年(1265),父疾,不任事,受命代领军。八年,为管军千户。率军于沙坝御宋军,兵败。十一年,破宋云顶山,降嘉定。攻重庆,追

  • 南诏源流纪要

    书名。明蒋彬撰。1卷。成书于嘉靖十一年(1532)。云南省图书馆藏有传抄本。内容记载从远古传说到明兵入滇时期,南诏国王乌蛮蒙氏、大理国王白族段氏的主要事迹,材料多来源于《白古通记》(白文)。保存原书资

  • 口到

    见“口利”(117页)。

  • 昭应顺济圣后

    金代对黄河神的封号。大定二十七年(1187),世宗纳尚书省谏,以“郑州河阴县圣后庙,前代河水为患,屡祷有应,尝加封号庙额。今因祷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赠。”依唐祭五龙祠故事,特封黄河神曰“昭应顺济圣后”

  • 人八分镇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七等奉恩镇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镇国公爵。自此时起至十二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镇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固山贝子依例降袭镇国公者,皆入

  • 强伸

    ?—1233金末抗蒙将领。女真族。原姓都烈。本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射粮军子弟。兴定元年(1217),从华州副都统安宁收复潼关。后于洛阳选充官军。戍陕铁岭。军溃被俘,从都尉兀林答胡土逃归中京(

  • 敦达库蒙

    亦作都木达洪。蒙古语音译,意为“中等地位者”、“普通人”、“无职务者”。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中等户。一般不担任官职,拥有一定财产,少数拥有家仆。平时是封建领主征用实物的主要对象,战时充当骠骑兵,装兜兵

  • 闪继迪

    明代诗人。字允修。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一说上元人,寄籍保山)。回族。万历十三年(1585)中举,官吏部司务。为人正直,能文善诗。作品大多清新蕴藉,构思新颖,意境开阔。常与文学家杨升庵等相互唱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