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云南回民起义

云南回民起义

清咸同年间云南回族人民反清起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云南回民歧视、压迫日甚,滇西他郎(今墨西)南安(今双柏)屡次发生汉族恶霸强夺回民厂矿事件。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十五年在永昌(保山),咸丰四年(1854)在石羊厂,又连续发生汉族恶霸屠杀回民的事件。官府不但一味纵容,反诬回民“阴谋作乱”。六年云南巡抚舒兴阿甚至秘令各府厅州县“聚团杀回”。六年(1856),云南回民在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影响下,发动保卫民族生存的反清武装起义。起义群众多数为农民、矿工、小商贩,包括汉、彝、白、傈僳、哈尼等各族人民。是时,马金保、蓝平贵在姚州(今姚安),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马复初在新兴(今玉溪),马如龙在建水,徐元吉在澄江,马名魁在丘北,马凌汉在昆明,相继起兵。义军汇合成两支队伍,一支由马复初、马如龙领导活动于云南东部和南部;一支由杜文秀领导活动于云南西部。马如龙领导的一支,于咸丰七年(1857)、十年(1860)、十一年,三度进攻昆明,旋即叛变起义,成为镇压义军的帮凶。杜文秀领导的起义军开始宣布响应太平天国号召;“革命满清”,蓄发易服,用甲子纪年;在大理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全盛期,曾占领云南53县,势及贵州的兴义、普安,并影响四川及陕西。注意协调民族关系,减轻赋税,奖励农桑,保护工商业,得到各族人民拥护。同治元年(1862),杜文秀派姚得胜(白族)率军入川,配合太平军石达开部作战,被川督骆秉章所阻,不得前进。六年(1867),义军围攻昆明,给清军以有力打击。十一年(1872),清军得法国枪炮,攻陷大理。大理军民惨遭杀害。义军余部仍坚守腾越,同治十三年(1874)起义军失败。

猜你喜欢

  • 必济

    即“妣吉”(1260页)。

  • 勘马剌丁

    1239—1297元朝官员。亦名剌马丹。回回人。大名宣课提领迷儿阿里子。原居于阗(今新疆和田),元初随父入居中原。至元十三年(1276),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祁阳县),力阻元军杀县民,使13000余户

  • 古塔巴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辖下。明《边政考》作苦他巴。清《西域水道记》作胡图克拜,为准噶尔语“吉祥”之意。《西域图志》等作呼图克拜。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此筑景化城

  • 合不勒罕

    蒙古部首领。又译葛不律寒、哈不勒罕。乞颜·孛儿只斤氏。屯必乃薛禅之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曾祖。统一蒙古部,始称“罕”(汗)。蒙古先辈原以“乞颜”为氏,后族支繁衍,各有姓氏,“乞颜”之称遂废,届时复

  • 马希广

    ?—950五代后汉时期楚王。字德丕。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同母弟。原为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领镇南节度使。性谨顺,受兄宠爱,受命判内处诸司事。

  • 夏卜让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同德县北部,东、北接贵南县鲁仓千户部落,西临黄河,南接卡力岗。与兴德县夏卜让千户原为一个部落,数百年前,由甘肃夏河一带迁至青海黄南同仁一带游牧,因与当地部落纠纷,又迁至同德县。清道光

  • 噶尔察

    维吾尔语音译。又作噶勒察,系指可以买卖的奴仆。始出现于乾隆初年。时维吾尔族富户或买极贫之土尔扈特、和硕特人子女为家奴,或从境外私买奴婢;亦有官军将阵前所俘卖出为奴者。无任何政治地位,随时可转卖。新疆建

  • 保德郡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天历二年(1329),帖木儿受封。

  • 三龙祠

    匈奴人祭祠。《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正月聚于单于庭,五月集于龙城(又作茏城),秋大会于林。主要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南单于南附后

  • 奉使车臣汗记程诗

    书名。清代蒙古族诗人※延清(1846—1918)的代表作。3卷。收诗392首。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喀尔喀车臣汗郡王札萨克多罗贝勒蕴端多尔济病故,次年正月,翰林院侍讲学士延清奉命前往车臣汗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