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越

于越

①中国古族名、国名。又作於越,也称内越、大越。越人一支。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40)。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其来源相传为禹之后裔。今人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大多认为当地土著。很早已栽培水稻,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并擅长造船航海、青铜冶铸和纺织。春秋末期崛起,与邻邦吴国时有相伐,其首领勾践曾为吴王夫差所败,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于周元王四年(前473)一举灭吴,称霸江淮。传至六代王无疆时,“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疆”。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杀王无疆,其地为楚所并,部分族人向浙南和闽北等地流移,渐与当地越人融合。 ②契丹官名。※遥辇氏部落联盟末期,痕德堇可汗时产生。时掌部落联盟军政实权,名誉仅次可汗。此前,部落联盟实权官职为※夷离堇,※耶律阿保机伯父释鲁支持辖底夺取本部夷离堇,又另立于越自任,是职遂生。唐天复三年(903),痕德堇可汗“拜太祖(阿保机)于越,总知军国事。”(《辽史》卷1)依据实力,四年后(907年)“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禅。”(卷45)开国后,此职实权被削,成为最高荣誉衔。《百官志》称:“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终辽之世,授此职者,仅十余人。以于越著称者有※耶律曷鲁、※耶律屋质、※耶律仁先,史称※“三于越”。辽时,另于北面属国官中亦设于越一职。

猜你喜欢

  • 抚水蒙氏

    唐宋时期抚水州豪族。唐时抚水州在黔中道南部(今贵州三都、广西环江一带)。居民主要有区、廖、潘、吴四姓,首领皆出自上、中、下三房及北遐镇蒙姓。上房居帚洞,中房居前村,下房居博贺村。住地稍平,夹龙江以种植

  • 延寿

    高昌国王麹文泰年号。624—640年,凡17年。

  • 羽真侯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中的“显祖纪”和“勿吉传”,而该书“契丹传”和《辽史》均不载。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8子,后繁衍为8部。

  • 修鲜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罽宾国遏纥城(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毗舍、阴米、波路、龙池、乌弋、罗罗、檀特、乌利、漠、悬度等10州(一作11州

  • 张榕

    1884—1912清末同盟会员。字荫华。汉军镶黄旗人。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改编地方团练,组织“关东独立自卫军”,以御外侮,遭清廷迫害,避走天津。宣统元年(1909),发动奉天商、学各

  • 西燕

    十六国时期地方政权。史籍一般不入十六国之列。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之鲜卑慕容氏所建。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鲜卑4万余户被徙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

  • 喇布

    1654—1681清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简纯亲王济度次子。康熙七年(1668),封三等辅国将军。九年,袭和硕简亲王爵。十三年,拜杨威将军,镇江宁(今南京),防吴三桂、耿精忠。次年,移师江西。吴三桂

  • 夏武烈帝

    见“赫连勃勃”(2423页)。

  • 朝贺

    指古代诸侯、属国和周边各少数民族首领在中央王朝重大庆典,亲自或遣使朝觐庆贺。其事史不绝书。《史记·周本纪》:“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旧唐书·奚国传》:“其每岁朝贺,常各

  • 永平寨博易场

    宋时壮族地区物资交流中心。在左江道侬峒思明州(今广西宁明)。通交趾及邕州、广州、湖湘。宋在此设置知寨,管理博易事宜。从交趾输入名香、犀角、象齿、驯象、金、银、盐等物资;输出物产有土布(壮布)及来自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