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乾嘉苗民起义

乾嘉苗民起义

清乾隆嘉庆年间湘西黔东北苗民起义。雍正(1723—1735)以来,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和商人在苗族地区肆行剥削压迫,大量土地被侵占,苗民被恣意欺凌。乾隆五十二年(1787),永绥厅(今湖南花垣)官吏又以苗族青年※石满宜抗捕为借口,大肆搜捕掳掠,加以五十八年全年大旱,各种捐税徭役有增无减,苗民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六十年(1795)正月,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添半等人领导下发动起义。思南、印江、镇远四十八溪、永顺、古丈等地土家、汉、回等民族纷起响应。义军在“逐客民、收复地”和“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口号下,聚众达30余万。围贵州松桃、湖南永绥,攻克镇筸(今凤凰县)、乾州(今吉首)、四川秀山等城。先后击毙镇筸总兵明安图、永绥副将伊萨纳、同知彭凤尧、乾州同知宋如椿、巡抚江瑶等。起义范围东抵湖南沅江西岸,北至永顺、古丈,南逼麻阳,西接贵州铜仁和四川秀山、酉阳。占据川、黔、湘3省交界的大片地区。惩处了民愤极大的官吏和地主。清廷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等调集7省10余万兵力进入湖南,分三路进击义军,无功。四月,放火焚烧黄瓜寨等56处。五月,多次强渡大乌巢河,未遂。义军控制道路,迫使清军顿兵大乌巢河、牛链塘及九龙沟等地,旷日持久,不得前进。八月,起义军推举吴八月为吴王,石柳邓、石三保等为将军,抗击清军。九月至嘉庆元年(1796)五月,清廷采用剿抚兼施,分化诱降等策略,动摇了起义军中不坚定分子。由于首领之一吴陇登的叛变,使吴添半、石三保、吴八月等重要起义首领被俘。八月,清军福康安与和琳先后死于军中。九月,以额勒登保为统帅,开始围攻义军根据地平陇。十月,在排炮轰击下,平陇失陷。十二月,清军攻贵鱼坡,石柳邓壮烈牺牲。吴廷义(吴八月之子)被叛徒出卖被俘。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广右战功录

    书名。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

  • 图鲁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图卢部。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于骨里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

  • 驻粤八旗志

    书名。清广州驻防将军长善主纂。光绪元年(1875)始修,五年初刊,十年续修。25卷(包括卷首)。分敕谕、建置、经政、职官、选举、人物、杂记7个部分,附满城图、水陆战操图等70余幅。记载自康熙十九年(1

  • 意云鲜卑

    魏晋时河西鲜卑之一支。约曹魏后期由塞北迁入雍、凉二州。居地临近秃发鲜卑活动中心广武(今甘肃永昌东南)。东晋太元二十年(395),为秃发乌孤击破,归附。参见“河西鲜卑”(1508页)。

  • 门工

    地名。藏语音译,又作美空等。意药材产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境内。1950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云南澜仓江进抵该地。是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路线之一。

  • 车臣默尔根哈屯

    ?—1756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达什达瓦妻。达什达瓦死后,代辖众。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率部众迎降。秋,阿睦尔撒纳举兵反清,因不堪凌虐,率众6千余人迁驻巴里坤,获车臣默尔根哈屯号,意

  • 独吉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属熟女真,居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辽阳之阿米吉山等地。

  • 归化城土默特左翼旗

    清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一。参见“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523页)。

  • 可沓振

    ?—535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梁书》载:梁中大通六年(534)嗣立。初受梁封为行河南王,同年三月,复受封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同时遣使至北魏朝贡。在位二年左右,约大同元年(535),

  • 駃騠

    匈奴名马。《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駃騠,骏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