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乞伏乾归

乞伏乾归

?—412

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弟。晋太元十三年(388),兄卒,被推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改元太初,迁都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次年,受苻登册封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相继降服南羌独如、休官阿敦及侯年二部、吐谷浑大人视连、鲜卑豆留䩭、叱豆浑、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及卢水尉地跋等,声势大振。与苻登部将没弈于联兵破鲜卑大兜国。反攻并大破后凉吕宝军。被苻登册封为左丞相、大将军、河南王,旋进封为梁王,并与联姻。遣将大败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继破吐谷浑视罴于度周川,迫使其入质进贡。西秦太初十三年(400),复迁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后为后秦姚兴部将姚硕德所败,势穷降于姚兴,受封镇远将军、河州刺史、归义侯,还镇苑川,失国八年。晋安帝元兴元年(402),进封为散骑常侍、左贤王。随后秦军征羌、氐、吐谷浑等。收众3万,自苑川迁至度坚山。义熙五年(409)乘后秦兵乱复国,自称秦王,改元更始,设置百官,复都苑川。仍向后秦姚兴称藩,受其册封。相继攻伐西羌、吐谷浑等,皆获胜。八年(412),为其侄乞伏公府所杀。谥武元王。

猜你喜欢

  • 长孙翰

    ?—430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蓝田侯长孙肥子。道武帝拓跋珪时,以善骑为猎郎。天赐五年(408),父卒,袭爵。次年,珪卒,子拓跋嗣在外,翰与拓跋磨浑迎立之。迁散骑常侍。以功累迁平南

  • 尚白

    蒙古族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居住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与白色有不解之缘,以游牧为业,牧放白色的羊群,食用白色的奶和奶制品,住白色的毡帐,穿白色的羊皮袄,使他们对白色产生亲切敬爱之感,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

  • 烛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意为“掌灯烛事者”。元大都(今北京)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之事。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置仪鸾局始设。武宗至大四年(1311),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

  • 大多英

    渤海国宗王。宣王※大仁秀侄。唐穆宗(820—824)时被遣朝唐,获殊遇,穆宗授以卫将军,并降制曰:“我有十二卫将军,以率其属,皆匡备左右,为吾近臣,自非勋庸,不以轻授。”

  • 竺叔兰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

  • 汤东杰布

    1385—1464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藏戏创始人。又作汤东结布。又名贝楚巴旺秋尊珠桑波。藏族。生于后藏恰卧约哇拉孜。自幼聪慧。初为宁玛派僧人,后改从噶举派,一生倾心佛教。对藏族建桥事业卓有功绩,以西藏

  • 德古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杨林

    1898—1936原名金勋,名杨州平、杨宁。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随父参加“三·一”反日运动。同年秋,来到吉林通化县,投奔新兴武官学校,研习军事。翌年,任吉林汪清县西大坡北路军政

  • 福乐智慧

    书名。突厥语《库达德库比利克》意译。维吾尔族古典叙事长诗。11世纪※喀喇汗王朝著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写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历462年(1069—1070)成书。82章,13290行(

  • 锡伯八屯

    清代新疆锡伯族聚居单位。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为加强伊犁边防,自盛京(今沈阳)移锡伯族千余名官兵及其眷属,至新疆伊犁河南岸驻屯,计口授田,使自耕自食。以所部分八旗,每旗设一屯,故称“八屯”。